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滿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滿天

李滿天,原名涓丙,別名林漫。甘肅臨洮人。曾辦《新臨洮》。北京大學肄業。1938年參加革命,同年入延安魯藝文藝系。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入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初以林漫為筆名,1956年後改用今名。長期獻身革命文藝事業。曾任《晉察冀日報》、《冀晉日報》編輯,中共應縣、渾源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華通訊社湖北分社總編輯。建國後,歷任湖北省文化局副局長、河北省文聯副主席、作協河北分會主席。中共十二大代表。1983年率中國作協代表團出訪敘利亞、突尼斯等國。1990年去世。著有小說《水向東流》,有《李滿天短篇小說選》

生平

李滿天(1914~1990),著名作家,原名李春芳,筆名林漫,甘肅名臨洮人。1938年8月奔赴延安,就讀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華北聯大文藝學院。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任晉察冀邊區教育處秘書、科長、《晉察冀日報》編輯、記者、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華社湖北分社總編輯、河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河北分會主席、河北省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等職。1942年6月創作的小說《白毛女人》,對歌劇《白毛女》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

李滿天在學生時代就喜愛文學,在報刊上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和散文,青年時代受高爾基、魯迅以及其它一些革命文學作品的影響,開始追求進步,嚮往革命,認為革命文藝是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他深入生活,體會勞動人民的疾苦。 1942 年 6 月創作的小說《白毛女人》,對歌劇《白毛女》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他的小說集《力原》,是一部貼近時代深化現實主義的力作,得到茅盾及文藝界有識之士的好評。李滿天為中國的文學筆耕一生,這是他在自己從事文學創作生涯 50 周年的紀念會上揮毫潑墨。他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為我們留下了二百多萬字的作品,給當代文學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用自己的謙遜人品和生動的作品,書寫了一位當代作家無愧於革命文學的一生。

白毛女故事的搜集整理者

享譽中外的歌劇、芭蕾舞劇《白毛女》是一部婦孺皆知的經典劇作,其精彩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劇情以及「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生動主題曾影響了中國幾代人,堪稱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座豐碑。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段流傳在太行山區的故事第一位記錄整理者是甘肅臨洮籍著名作家李滿天。

李滿天,原名李春芳,又名涓丙,筆名林漫。1914年出生在隴上文化名城臨洮縣城一個書香之家。早年在家鄉臨洮及省城蘭州讀書,後肄業於北京大學。少年時就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和革命文學作品,接受了先進文化思想,曾主辦過地方報紙《新臨洮》。1938年赴延安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就讀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畢業後,歷任晉察綏邊區政府教育處秘書科長、《晉察冀日報》和《冀晉日報》編輯、記者、大別山軍分區政治部宣傳民運科長、《鄂豫》副總編輯等職。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開始創作並發表文學作品。

李滿天在擔任《晉察冀日報》和《冀晉日報》編輯、記者期間,經常深入太行山一帶進行採訪,寫了大量的新聞稿件和文學作品。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李滿天在太行山區採訪中,從當地老百姓中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貧苦農家的姑娘,17歲時被當地一惡霸地主看中,以討債為名搶走她並將其姦污,後來因忍受不了地主及地主婆的凌辱和毒害,姑娘逃居太行山深處,以採食野菜野果為生,多年的非人生活使她長長的頭髮變得雪白,被不明真相的當地百姓誤當成「白毛仙姑」。9年後,八路軍打到太行山區鎮壓了惡霸地主,姑娘才被八路軍從山洞裡接回村里,得以重見天日,頭髮也由白再次變黑……李滿天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當即根據故事寫了一篇報告文學《白毛仙姑》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後又寫成短篇小說《白毛女人》發表。

1945年,在時任魯藝學院副院長周揚的主持下,由賀敬之、丁毅執筆以「白毛仙姑」故事為題材創作出了歌劇《白毛女》。1950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改編拍攝了彩色故事片《白毛女》。1964年,在周總理的關心支持下,上海舞蹈學校又編創了芭蕾舞劇《白毛女》,自此,白毛女的故事終於傳遍海內外。

新中國成立後,李滿天曆任新華社湖北分社總編輯,河北省文化局副局長、河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河北分會主席等職。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水向東流》(三部曲)、短篇小說集《家庭》、《絆腳石》、《安元和小寶》、《啞巴講話》、《力原》、《李滿天短篇小說選》及歌劇《太平橋》等。1982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3年率中國作協代表團出訪斜利亞、突尼斯等國。1990年在河北石家莊病逝。

李滿天一生獻身於革命文藝事業的精神和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將成為臨洮人民永遠的驕傲與自豪。

[著作書目]

安元和小保(兒童短篇集)1950,新華書店中南總分店

啞巴講話(短篇集)1950,群益

家庭(短篇集)1950,武漢通俗出版社

絆腳石(短篇集)1951,中南人民

苦根記(中篇兒童文學)1951,中南人民

太平橋(歌劇)1951,上雜

水向東流(第1部,長篇小說)1956,作家

水流千轉(第2部,長篇小說,1958,中青

水歸大海(第3部,長篇小說)1959,中青

寫作雜話(創作談)1959,百花

力原(短篇集)1962,百花

李滿天短篇小說選 1983,花山

長孫寄語

我身為李滿天的長孫,到我們這一代,已經碌碌無為,一點優越感都沒有,更沒有成大氣者。能為爺爺做到的就有這些了。爺爺去世較早,家境敗落,生活清苦,爺爺在世,兩袖清風,奶奶至今沒有辦成離退休幹部,每月僅有幾百元生活費。

我不願意生活在爺爺的光環下,我很少對人說起爺爺的事情,因為我就是我,我要靠自己的能力打拚。[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