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昭 (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昭:唐代軍事官吏,以尚書郎出為蘇州刺史天寶間曾在宣城任長史,襄陽左兵馬使。被叛軍右兵馬使梁崇義所殺。

李昭,男,唐代軍事官吏。[1][2]

生平事跡

五代史·漢史》曰:唐李昭以尚書郎出為蘇州刺史,期歲,以中書舍人召還,不拜。謂宰輔曰:"省郎拜舍人,以知制誥為次序;便由刺史玷綸闈,非敢聞命。"乃以兵部郎中知制誥,翌歲拜舍人,受之。[3][4][5]

天寶間曾在宣城任長史的李昭稱「宣州自古為名邑上郡,星分牛斗,地控荊吳,為天下之心腹,實江南之奧壤。既有山川之勝,又兼海陸之豐。永嘉以後,衣冠出亡,多來江左。六朝文物,舉於斯邑,至今餘風猶存,雖閭巷之間,吟詠不輟。宣城為郡治所,據山為城,枕水為邑,山為陵陽,水為宛溪。……北望敬亭興起於川原之中,橫峙若屏障,連綿三十里,尤為一郡之雄秀。此高人逸士所必仰止而快登也!」(清光緒《宣城縣誌藝文志》)[6]

有關歷史記載:李昭之死

來瑱的行軍司馬龐充率兩千人赴河南,至汝州,聽到來瑱被殺的消息,氣憤的兵士在一位叫魚目的將領指揮下,回師進攻襄州襄陽左兵馬使李昭擊敗了這支譁變的部隊,魚目等人逃奔房州

李昭、薛南陽與右兵馬使梁崇義有矛盾,梁崇義趁混亂之機殺了李、薛二人,朝廷任命梁崇義為襄陽節度使,兼御史中丞,接替來瑱的角色。梁崇義為來瑱建立祠堂,每年四季交替時都舉行祭禮。他不住來瑱住過的房子,也不在來瑱節度使府的正堂辦公,而在使院東廂建一小室休息。他向朝廷上表,強烈要求朝廷安葬來瑱,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議。廣德元年(763年),朝廷為來瑱平反昭雪,追復他的官爵。[7]

在河南,有一支兩千精銳的部隊駐紮在這裡,領頭的是來瑱的行軍司馬龐充。

來瑱的死訊傳出,龐充就率領部隊奪取襄陽,結果先一步得到情報的左兵馬使李昭,組織軍隊突襲龐充,兩千部隊全軍覆沒,龐充下路不明。

打跑龐充,李昭找來秘書,向皇帝回信,宣布完成任務。

城內,右兵馬使梁崇義叛亂,殺死李昭。[8]

公元763年3月,唐代宗下令承認梁崇義的地位,擔任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御史中丞。

梁崇義在襄陽建立來瑱祠堂,向皇帝要回來瑱屍體安葬,襄陽軍民開始擁護梁崇義。

安祿山舊將田承嗣、李正己、薛嵩、李寶臣宣布投降,進入唐朝體系,不解兵權,繼續擔任節度使。[9]

梁崇義和田承嗣們達成聯盟,擔任節度使,但不向中央納稅。[10]

兵馬使介紹

安史之亂以降,唐代武官制度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尤其是地方武官, 以節度使等軍事使職為核心的使府武職僚佐最為劇烈。隨着府兵制破壞和邊疆節鎮的逐漸設置,節度使下出現了一種新武職——兵馬使。兵馬使是具有臨時差遣性質的使職,從武則天時期出現直至唐末,由權重一方的藩鎮上層軍官到同兵馬使的階官性質,反映了唐代使職變化的一些特點。[1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