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慶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慶逵(1912.2.12-2001.2.25),浙江寧波人,土壤農業化學家,中國現代土壤學和植物營養化學的奠基人之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農學院博士學位,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7年發表的《土壤分析法》和1953年以後多次再版的《土壤分析法》在中國土壤分析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慶逵長期致力於土壤分析化學、土壤植物營養化學及施肥,紅壤性質、發生分類及合理開發利用研究,率先研究了中國土壤植物養分狀況與合理施肥的關係。系統地研究了磷肥的肥效、有效條件及施用方法,提出了提高化學氮肥肥效的造粒工藝。開創了對磷、鉀、微量元素的系統研究並推動了中國科學施肥的進程。突破了天然橡膠林栽培線的禁區並推移到北緯18-24度,推動了中國磷礦粉的農業利用,創造了碳酸氫銨造粒及深施技術,為南京土壤研究所和中國土壤學會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創立發展了多個土壤科學分支學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李慶逵

別名 字和成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寧波

出生日期 1912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2001年2月25日

職業 土壤農業化學家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

主要成就

碳酸氫銨深施技術、土壤化學分析

代表作品 《肥料研究》;《我國南方紅壤和黃壤對磷酸鹽的固定人物生平

民國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李慶逵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一個商人家庭。

民國十年(1921年),在外祖父家所在地的慈谿縣慈湖小學畢業後,去父親工作所在地寧波讀書。

民國十四年(1925年),李慶逵在寧波效實中學初中畢業。高中階段就讀於上海復旦中學高中部。

民國十七年(1928年),李慶逵高中畢業,以優秀的成績考取了上海復旦大學,報考的是化學系。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李慶逵編寫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土壤分析法》,這本書是土壤化學工作者經常參考的工具書。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他在美國的《土壤科學》(Soil Science)第55卷第5期上發表了《中國主要土壤的化學特徵》(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Great Soil Groups of China)論文,向國際土壤學界介紹 中國土壤學的研究成果,為中國土壤學的研究在世界上爭得了一席之地。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李慶逵獲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資助赴美留學,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研究生院深造。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獲農學碩士學位。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以《土壤有效養分測定方法的研究》的論文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繼續在中央地質調查所工作,任土壤研究室副主任。

1953年,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李慶逵被聘為研究員,並被任命為副所長。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院士)。

1956年,李慶逵長期主持中國土壤學會的工作。

1964年,在北京科學討論會上,李慶逵宣讀了《土壤磷素性質及磷肥品種對於作物生長的影響》的論文,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根據多年眾多方面的研究,他與同事們共同編繪了《中國土壤磷素圖》,對農業生產、工業布局、科研與教學都有參考價值。

1979年,就土壤普查、農業生產中重大的土壤和肥料問題,人才培養、科研機構布局、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改進學會工作等問題提出了建議。

1980年,針對中國氮、磷、鉀化肥比例失調和肥效不能充分發揮的狀況,提出儘快建立科學施肥制度等建議。

1990年,主編了《中國紅壤》對中國紅壤的生成發育、基本特性、開發利用和改良措施進行了系統論述,積累了完整資料,在生產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2001年2月25日,李慶逵在南京逝世,享年90歲

主要成就

1954-1955年,李慶逵和他的同事們在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所屬試驗場及有關生產單位,共同在粵西的茂名、徐聞、廣西的陸川、龍州和海南的那大5個地區進行了幼齡橡膠樹氮磷肥用量和比例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在墾區內施用氮磷肥都可以促進幼齡橡膠樹生長,其效果大小因地而異。進而提出了不同墾區的幼齡膠園的施肥原則和技術,促進了橡膠事業的發展。

20世紀30年代,李慶逵注意吸取歐美先進的研究方法,首先引進土壤化學分析,並結合中國具體的土壤類型。20世紀70年代初,他提出的碳酸氫銨深施技術,為氮肥的合理施用和提高氮素利用率作出了貢獻。他系統地研究了中國土壤中磷、鉀元素的狀況和磷、鉀肥施用效應,並主持編制了中國第一幅土壤磷素分布圖。為中國磷鉀化學肥料的發展和施用提供了依據。其中,有關磷礦粉的有效條件和合理施肥技術,生產上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最高年份推廣面積達1000多萬噸,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他所主編的《中國磷礦的農業利用》專著對中國磷礦資源的合理利用、發展磷肥品種的技術和合理施用磷肥都有參考價值。

李慶逵與同事們全面研究了中國主要中低品位磷礦的化學性質和化學行為,並進行了作物吸收磷素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磷礦粉直接施用的肥效與土壤酸度密切相關。李慶逵的一系列研究,顯示磷礦、土壤和作物三個因素都處於最佳狀態時,磷礦粉的效果可以高於過磷酸鈣。

李慶逵結合生產實際,對土壤鉀素和鉀肥的有效施用進行了實地研究。施用化學鉀肥,有效地防止了橡膠樹黃葉病的發生。他發表的《我國紅壤區某些主要土類鉀的含量、狀態以及含鉀礦物的轉化規律》及《從土壤鉀素含量和狀態來看我國鉀肥問題》等論文,推進了中國對土壤鉀素的研究、工業生產和鉀肥的合理施用。

李慶逵提出了將粉狀碳酸氫銨加工製成粒狀肥深施的設想,經過嚴格的田間試驗,施用粒狀碳酸氫銨肥比粉狀肥增產稻穀36.2%-52.6%,證實了他的設想的實踐意義。

社會任職

江蘇省第二、五、六、七、八屆人大代表,江蘇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教科文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1956-1987年間,歷任中國土壤學會第二至第五屆理事長,中國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肥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科委副主任;還曾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常委、江蘇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市委員會主任委員;先後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五、六、七屆代表。

1932-1944年,先後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助理員、技士、研究室副主任

1948-1949年,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研究員。

1949-1953年,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土壤研究室研究員。

1950年,他當選為第四屆國際土壤學會副主席。

1953-1983年,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1957-1962年,兼任中國科學院熱帶生物資源綜合考察隊副隊長。

1978-1983年兼任中國科學院長沙農業現代化所所長。 李慶逵還兼任過江蘇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和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1979年,國際土壤學會接納中國土壤學會為團體委員,並為理事國成員。

1980年受聘為在荷蘭出版的國際《肥料研究》(Fertilizer Researh)雜誌的編委。

1983年,任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1985-2001年,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名譽所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