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范曄傳)讀後(徐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帆(范曄傳)讀後》是中國當代作家徐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李帆(范曄傳)讀後
當下春意萌發,正是萬物生長,即將桃紅柳綠的好時節,一般都要有美好的事物出現,好事發生,譬如,於斯時讀到李帆集數年之功,懷着對先賢的溫情與誠敬之心,傾力撰述的《范曄傳》,謹在此,為大作的殺青流布,致以誠摯的道賀!
中華文明有着強大的史學傳統,《尚書》是左史記言的代表,《春秋》是右史記事的典範,直至二十四史、《清史稿》,可以說是洋洋大觀,浩如煙海,而在二十四史中被學界公認修撰最好的,應首推「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後漢書》即是我們在一千多年前的鄉黨范曄撰
寫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敘述了東漢一朝195年間的興亡之事,博採眾家所長,史學價值卓越。大家都知道,我們常說楚風漢韻,縱觀南陽的城邑史,最體面或謂之最鼎盛的時期就在漢代,尤其是作為「帝鄉」的東漢,至今有如此之多的漢畫像石遺存便是明證。《後漢書》上明確記載漢光武帝劉秀系「南陽蔡陽人」,雲台二十八將就是民間通常說的「二十八宿」,也是南陽籍居多,《後漢書》可以說記錄了南陽的一代風華,黃金歲月。
我想,李帆在搜求文獻史料方面肯定是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因為范曄在南朝宋元嘉22年以謀反罪被殺,原計劃《後漢書》中的「十志」,都未及完成,除了在《宋書》中有傳,還有一篇遺文《獄中與諸甥侄書》外,相關文字資料甚少。正如民國時傅斯年所說,一個做學問的人,就是要「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於治學或寫傳記寫歷史小說而言,占有資料都是第一義的,所以從這洋洋三十餘萬言我可以看到李帆的精勤和具有韌性的意志品質,應該點讚。
整部作品渾金璞玉,比較渾成。當然,在這裡我也願意談談尚有可提升空間的部分,首先是作品的氣格要高華,中國傳統的「氣韻說」、「性靈說」雖然講的比較模糊,但一如一個人的精神氣象,給人帶來一種整體的觀感,是個中自有深意的;貼着人物寫,固然重要,但適度增加一些詩性的意蘊,有留白,有閒筆,就會提升博雅空靈的意境,境界會隨之提高。其次是作為長篇歷史小說也好,傳記小說也好,是有必要用高度的概括力,經營故事,設置戲劇性衝突和情節,「沒有落差就不能發電」,從而來彰顯人物性格,寫出人物鮮明的特點,或者說典型性來,人物應該是多維的,立體的,而不是扁平的,「看山忌太平」說的也是這層意思。還有我們寫小說的都知道,所塑造的人物,他所說的話要符合他的身份、知識水平,所處的時代,如本書第八章太學博士謝靈運問學子們,什麼是歷史、為什麼學歷史?有的學子說「歷史是過去發生的客觀事實」,有的說「歷史是指人類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這些都是近現代的觀念和表述語言,斷不會在千年前發生這樣的對話。犖犖小者,如第十八章目錄寫的拜謁蔡文姬,內文是拜謁文姬墓,不過這些均屬細微之處,白壁微瑕,其奪目的成績是完全可以肯定的。[1]
作者簡介
徐文,男,1972年生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