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家崖城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家崖城址

中文名稱;李家崖城址

東西長;495米

南北寬;122--213米

地理位置;陝西省清澗縣

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掘;1983年

編號;Ⅰ-197

所屬年代;商至周

李家崖城址位於清澗李家崖村的無定河與黃河交匯處山樑上,體現的文化稱作"李家崖文化"或"鬼方文化",存在於商代晚期與西周初期。

1983、1986年進行發掘。城址平面呈不遠規則長方形,東西長495米,南北寬122--213米,城內發現房址、窯穴、石板圍砌的瓮棺葬等,出土有鬲、豆、三足瓮、罐等陶器,斧、刀、等石器。

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1983、1986年進行了發掘,城址平面呈不遠規則長方形,東西長495米,南北寬122--213米。城垣修築以塹山為主,少部分為土石相間夯築或內夯、外徹石。牆殘高3米餘,基寬近9米。城內發現房址、窯穴、石板圍砌的瓮棺葬等。出土有鬲、豆、三足瓮、罐等陶器,斧、刀、等石器,以及骨錐、卜骨、石雕人像等。石雕人像刻於殘高0.42米的梯形石塊上,正背兩面以粗線陰刻出骷髏人體形狀。還出土銅戚、銅 、銅戈、陶缽、石斧等。

李家崖城址的內涵與中原文化有着明顯的差異,屬於北方地區青銅文化,時代相當於商代晚期。[1]

文物遺存

李家崖古城很小,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該城三面環無定河,小城依無定河而建,在不能以無定河岸為天塹的東西兩側修築了城牆。城牆基寬9米,高過3米,內外兩層。

李家崖古城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盛放食物的盆碗罐等陶器、生產用的石器、占卜用的骨頭及青銅製作的農牧工具及武器等。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居次,繩紋占多數。石器多為生產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鑿,骨錐、還有卜骨以動物肩胛骨為材料,石雕人像是將人物形象刻畫在一塊梯形石塊上,全身圖形像是一具骷髏體,可能與祭祀有關。此外城內還有三座小孩子的瓮棺墓,小孩頭骨保存較好,約3至5歲。所有文物都體現出那是一種與漢民族文化完全不同的異域"鬼方文化"。

文化價值

其所體現的文化,稱作"李家崖文化"或"鬼方文化"。這座古城存在於商代晚期與西周初期(公元前 1300-800年間)。

整個城址及文物,一般認為李家崖古城址受商、周文化的影響,但是自身的特點則占居主導地位。其分布範圍主要在今陝北和晉西北地區,為商周之際活躍着的鬼方、土方等眾多少數民族。李家崖文化應與這些古民族有關。出土遺物表明,該文化既有農業生產,也盛行畜牧狩獵。值得注意的是,此城的土石結構在我國已發現的早期古城中尚屬首見,這對於研究商周時期的城址和北方古代民族等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視頻

清澗縣李家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