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天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天書
國籍 中國




2014年5月,李天書任撫順石化總經理,上任第一天就被人截住「上訪」。 [1]中國網





個人履歷

作為石油人眼中「旗幟」的撫順石化,已經歷經88年歷史。這個集「油化纖塑洗蠟」為一體的大型石油化工聯合企業,產品曾服務於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第一次南極科學考察和國慶50周年大閱兵。

然而,就是這個世界上獨具特色的石蠟、烷基苯生產基地,在2011年確定「打造百年優良企業」目標以後,反而深陷虧損泥潭。截止到2014年,累計虧損額達187億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以前「兩桶油」下屬煉廠主要是政策性虧損,但新的成品油調價機制實施之後,即便不能徹底扭虧,國內煉化企業的業績也普遍向好,按照撫順石化千萬噸級的產能,正常情況下不可能虧損這麼多。

  • 李天書就想弄明白,撫順石化怎麼就虧了?

這個固定成本75億元,加上退休人員達7.3萬人的老廠,資產多,負擔更重,如何才能走出困境,成為擺在李天書面前最艱巨的任務。

  • 3年虧損187億元

撫順石化位於東北工業重地遼寧省撫順市,既是中國第一家煉油廠,也是中石油最具代表性的兩家煉化廠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扮演了煉製頁岩油和大慶油的重要角色,其自主研發的多項具有代表性的煉化技術,影響了以後所有的中國煉化廠。

  • 撫順石化生產一線員工在裝置區域研究生產運行情況。
李天書
原圖連接

2000年後,隨着東北經濟逐漸失去活力,「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成為當時國內的重點工程,作為中國最早煉廠的撫順石化開始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密集調研後,「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大型建設工程確定在撫順石化上馬。[2]

據悉,該項目2006年得到批覆,由投資168.6億元的百萬噸乙烯項目和投資58億元的千萬噸煉油結構調整工程兩項組成。

「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是當時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一項標誌性工程。但項目建成投產的2012年,卻沒有為撫順石化帶來效益上的提升,反而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讓該廠陷入長時間的巨額虧損。

而此前的2011年,撫順石化甚至雄心勃勃地設定了「打造百年優良企業」的目標。

李天書告訴記者,自此,「虧損、扭虧、再虧損、再扭虧」成為撫順石化的夢魘。2011年,撫順石化的虧損就達62億元,2012年虧損更是高達65億元。即便是在國家新成品油調價機制出台的2013年,撫順石化的虧損也有60億元之巨。「這使得撫順石化成為中石油下屬煉化廠中虧損額度最大的企業。」

查出13項超億「出血點」

  • 為什麼虧損那麼多?

曾在大慶石化、遼河石化工作過25年之久的李天書是地地道道石化人,他一定要找到虧損的癥結。 [3] 李天書向記者表示,當年高油價帶來的成本倒掛,以及大項目上馬後結構調整不適應,是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但他也表示,巨虧有外部市場因素,更多的原因卻來自企業的內部管控問題。

這個判斷來自於新班子進行的為期一個月的廣泛調研,方法是對標分析和效益測算。李天書發現,在這個在職員工近4萬人的煉化企業中,僅管理人員就占總數的1/5,而管理效率卻沒有體現出來。隨處可見的反倒是設備負荷低下、採購煤質不達標、加熱爐熱效率低以及各種「跑冒滴漏」。

效益測算無死角,裝置對標全覆蓋的結果是,短板和瓶頸暴露在全廠職工面前。

不算不知道,通過上千次的對標分析、無死角的效益測算發現,企業竟有13項超過1個億的「出血點」。

比如,中石油集團規定加熱爐排煙溫度指標為140℃~180℃,而撫順石化的溫度指標是180℃~360℃,帶走的過多熱量造成的損失何止一個億。

煤炭採購問題最為突出,因為每年煤炭採購額都要占全年總採購額的1/3。

「為撫順石化供應電力、熱力的撫順石化公司熱電廠的煤炭,多年來一直存在煤質不達標的問題。」李天書表示,熱電廠外部採購的煤炭原本應該是5000大卡,但實際只有3200大卡左右。該熱電廠一年使用煤炭採購量的總價能達到13億元左右,僅按照每噸煤炭損失400大卡計算,造成的總損失就超過1億元。

一個月以後,在該公司生產調度視頻會上,李天書就煤炭採購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直斥:相關人員該當何罪?他表示:「再出現這樣問題,一律嚴肅追究責任。」

一個半小時的講話,撫順石化的職工們「啪啪」鼓掌,他們似乎看到了「虧損王」的一線生機。

社會化用工,減員7500人

找到虧損的癥結,改革開始啟動。「增加造血點,堵住出血點」成為當務之急。

一系列強化費用管理,關閉13套裝置,宜油則油,宜化則化,編制7套最佳加工路線和最佳效益路線等多項改革在會後開始逐步推進。有些改革很快見效,其中,僅印刷費用一項就下降80%。

然而,動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勢必會遭到威脅。李天書告訴記者,隨着改革措施的推進,「堵大門喊口號」的集體上訪並未停止。

「對歪風邪氣,你強它就弱,要是我們屈服了,撫順石化的改革就無法推進。」李天書說。他首先了解情況,合理訴求快事快辦,並且鼓勵大家去法院依法維權,訴訟費用廠里先墊上。而對不合理訴求則堅決抵制。

不過,改革之路從來都不平坦。

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人力的效力?在管理中,李天書開始強化人的潛能發揮。對民主測評與考核靠後5%的管理、技術人員進行誡勉談話或調離崗位。

「我們統一思想抓班子建設,20個基層單位調了一大批幹部,這是在多層測評考核的基礎上進行的。」李天書表示,一定要選大家認可的,讓老實人能幹事的人上。

對於如何發揮技術人員的潛力,李天書給技術人員打開幾個成長的通道,業務好管理弱走不到領導崗位的就走專家系統,享受的待遇不次於行政幹部。這極大地解決了一批技術人才的消沉問題。「當然,正向激勵的同時還有反向約束,能者上庸者下。」李天書表示。

如今,撫順石化機關的基層、輔業崗位已經向一線流動了462人,清理外雇用工1877人、「三長」人員496人。幾項措施下來,一年半的時間企業減員7500人,人員總數保持負增長,力度之大超乎想象。

李天書告訴記者,社會化用工的減員曾碰到很多問題,「企業多,裝置多,大家感覺用工還不夠為什麼要減?裝置都要開不下去了。」

為此,李天書確定了「增人不增獎金,減人不減獎金」的政策,「原來大家都要人,至少增加10%的人手,所以效益也會攤薄10%。現在你要多少我給你多少,但是漸漸地大家都不要人了,12人的班組也減到8人,力工乾的活現在員工在干,員工的承受能力大大增強。」

「下一步我們會考慮定崗定編,看看還有沒有進一步減員增效的可能。」李天書說。

  • 月核算變日核算

解決人的問題的同時,對生產流程的管理也是減虧的決定因素之一。

為了在公司營造「全員關注效益、人人精打細算」的良好氛圍,從2015年3月起,李天書將集團公司考核的29項KPI指標分解成公司、機關、廠、車間、班組、崗位「六級」21類2.65萬項指標和具體任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並實行「日核算、周測算、月分析,適時優化、快速決策」的管理體系。公司每日發布產品獲利排序表,直屬單位每周通報利潤和成本費用情況,做到邊際貢獻、成本費用與生產計劃整體聯動。

通過測算,撫順石化確定了石蠟生產線路最佳,其次是加氫裂化—乙烯生產線,最後是催化裂化生產線的效益排序。基於此,2015年,撫順石化投入350萬元專項資金,對石蠟生產線進行消缺,石蠟同比增產6.37萬噸,增加效益1.71億元。

日核算不僅為計劃部門確定最佳效益生產路線提供了參考,還打破了部門界限和利益藩籬。「生產部門嚴格按計劃路線組織生產,從而通過效益這個指揮棒,將財務、計劃、生產、銷售環環相扣聯繫在一起。」

「管理增效,是最沒有成本的增效,來得快,也最有價值。」李天書說,顯然,這種最賺錢的方式讓撫順石化找到了。

如今,撫順石化公司90%以上指標實現明顯好轉,28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進入先進行列。主動多爭取原油資源25萬噸,增效1.95億元;外購裂解原料31.5萬噸,大乙烯盈利15.8億元,成為創效主戰場,綜合指標排名第一。生產石蠟、高標號汽油、低凝柴油等高效產品350萬噸,增產71萬噸,增效3.62億元。石蠟、石油焦量、價格持續領跑市場。投入專項資金6000萬元,實施天然氣利用、輕烴卸車等23個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年創效4.61億元。開發生產聚丙烯FC730l等17項、30萬噸新產品,增效1.57億元。HPP1850、DP800等11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和獲得國家專利授權。

除此之外,撫順石化還從多方面開展降本增效,在油價低位運行的當下,實現了逆勢增長。

據李天書介紹,撫順石化2014年的減虧幅度就在中石油系統位居第一。2015年,撫順石化盈利3228萬元,減虧44.05億元,減虧幅度位居第二,公司不僅從盈利倒數第一名躍居前四名,總體費用還下降了30%,減成本達2.09億元,徹底擺脫了虧損企業的帽子,2016年上半年已實現利潤18.3億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