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國鼎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國鼎故居 故居興建於1935年,原日據時期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部長宿舍,戰後改為臺灣省政府財政廳長宿舍。1972年李國鼎先生任財政部長時遷入居住直至辭世。各界追思故人發起募捐,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公告故居為市定古蹟,並運用捐款在其側新建展示館,前段為先生文物及言行政績陳列區,後段為彈性活動區;故居全館於2010年5月31日對外開放參觀迄今。


隱身在臺北市泰安街2巷當中的李國鼎故居,見證了李國鼎與夫人宋競雄的溫馨真情,達25年之久。民國86年時,與李國鼎結褵60載的宋競雄去世,老屋顯得有些孤寂;4年之後,李國鼎也結束了長達92年的多彩人生,故居如今已經成為臺北市市定古蹟,李國鼎埋首書房,為國思慮,與妻偕老的動人故事,將待故居重新整理開放之後,更多的民眾方得親炙。35年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李國鼎故居地址改為臺北市泰安街2巷3號;日據時期,這棟房屋為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幸町官舍,地址為臺北市幸町150-3番地。


日本據台之後,曾經陸續執行多次的市街改正計劃,也就是透過都市計畫方式,改善交通、衛生、建築風貌等等問題。日據時代初期,來臺人員多半暫時居住在清代的官府衙署當中,隨著殖民統治的開展,臺北市以臺灣總督府作為中心向外輻射,1930年代以前,陸續完成了今日的仁愛路徐州路濟南路杭州南路等道路,當時這些路經之地,都屬於幸町的一部份,這裡是1935至1945年間,發展最為迅速的住宅區域,因學校與官舍林立,又有「學校街」與「官舍街」的雅號。


李國鼎故居大約落成於1935年(昭和10年),當時附近共有3棟主要官舍,5棟鄰近官舍,隨後都由主管臺灣郵政與電信的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高階官員進住;1937年(昭和12年)後,3任遞信部部長戶水昇、三輪幸助與佐佐波外七都曾先後居住在幸町150-3番地。


34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臺灣省接收委員會,下設有日產處理委員會,幸町官舍也在接收之列,其中5棟為長官公署秘書處接收使用,陸續撥交給長官公署公務員及家屬使用。43年時,財政部次長陳漢平就任臺灣省政府財政廳長,由臺灣省政府撥給泰安街2巷3號做為宿舍;49年,陳漢平回任財政部次長,並於次年接任中央信託局局長,仍居住在此;直到61年時,房舍移交給李國鼎使用。抗戰開始後,李國鼎與妻子宋競雄因為戰時需要,一共搬了13次家。一年當中,甚至有搬家4次之多的紀錄,讓這對新婚夫妻備嘗艱辛,李國鼎與宋競雄結識於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當時23歲的李國鼎在學校任教,宋競雄則主修生物,26年12月15日,兩人在武昌舉行了簡單的結婚典禮,就在兩天之前,日軍攻陷了李國鼎的故鄉南京,李國鼎這時放棄了武漢大學的聘書,投入防空部隊的行列當中,因抗戰的關係,無數中國的知識份子由沿海進入內地的窮鄉僻壤,親見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37年12月,李國鼎的上司,臺灣造船公司總經理周茂柏,安排把原本在上海市女中任教的宋競雄,接來臺灣。來臺幾個月後,李國鼎與宋競雄遷入臺北市臨沂街44巷3號的公司宿舍,出身安徽舒城望族的宋競雄,為了貼補家用,特別在後院做了一個小雞舍,目前這裡已經改建成4層樓的公寓,但是隔壁的巷口1號的日式宿舍,仍然保持原貌。61年時,李國鼎與宋競雄搬入泰安街的家,李國鼎的書房裡,堆滿了書籍與資料,書房的小書桌有時放不下了,李國鼎就移身到餐廳的圓桌上繼續寫作。


李國鼎涉獵的領域非常豐富,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5樓裡,保存著一部份由李國鼎捐贈的剪報影本,李國鼎把不同的主題分門別類彙整,以便勾勒出事件與概念的來龍去脈。李國鼎故居中的電話旁,貼著許多李國鼎為了協調事情隨手記下的小紙條。主修生物的宋競雄,用花木把日式舊宅佈置的更為雅致,在院子中搭建了一個小溫室,並且親自照料種植蘭花。李國鼎故居附近,原有許多當時的政府要員居住,48年時,由於臺灣省政府搬遷至中興新村,臺灣省政府委託土地銀行標售相關土地,李國鼎故居由臺灣銀行承購,78年,由行政院函准財政部辦理有償撥用給國有財產局。


90年李國鼎去世之後,臺北市文化局與多位企業界人士,希望永久保存故居,經過會勘與審定程序後,於92年1月20日,由臺北市政府正式公告指定李國鼎故居為臺北市市定古蹟,並且於96年底,由臺北市政府向國有財產局申請古蹟撥用通過,不久之後,這幢已歷70多年的老屋,也將在歷經物換星移,人物履遷之後,展開新的文化傳承使命。[1]


李國鼎是當代臺灣經濟發展關鍵人物。他自1953年進入財經領域後至1988年轉任總統府資政期間,對台灣工業、經濟、財政以及高科技產業發展有卓越貢獻,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推手及科技教父,成就享譽中外。財團法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受託以自費經營故居定位「憑藉故居啟發國人學習李資政風範」核心價值。平日除妥善維護館舍,做好文物保管與展出外,每年舉辦李資政不同主題特展、經常結合各界資源推動前瞻知識與通識活動,並力運用傳播科技求超越實體邊界讓國人體驗與體認故居價值。


故居興建於1935年,原日據時期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部長宿舍,戰後改為臺灣省政府財政廳長宿舍。1972年李國鼎先生任財政部長時遷入居住直至辭世。各界追思故人發起募捐,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公告故居為市定古蹟,並運用捐款在其側新建展示館,前段為先生文物及言行政績陳列區,後段為彈性活動區;故居全館於2010年5月31日對外開放參觀迄今。


李國鼎是當代臺灣經濟發展關鍵人物。他自1953年進入財經領域後至1988年轉任總統府資政期間,對台灣工業、經濟、財政以及高科技產業發展有卓越貢獻,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推手及科技教父,成就享譽中外。


財團法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受託以自費經營故居定位「憑藉故居啟發國人學習李資政風範」核心價值。平日除妥善維護館舍,做好文物保管與展出外,每年舉辦李資政不同主題特展、經常結合各界資源推動前瞻知識與通識活動,並力運用傳播科技求超越實體邊界讓國人體驗與體認故居價值。


故居位在寧靜的泰安街巷內,建物為典型的日式宿舍,李國鼎先生晚年在此居住達廿餘年,房屋保存狀況完好,屋內客廳擺飾、書房陳設以及庭院花草,仍是生前模樣,簡樸形式反映李氏一生謙沖為國,但自奉甚樸的廉儉精神,頗令人敬佩。李國鼎民國卅七年五月來台,於戰後美援期間,著手編訂四年經建計畫,致力工業現代化、提昇中小企業技術,並參與多項國際經濟合作及技術引進方案,民國五十四年起任經濟部長,著手推動紡織、塑膠、消費性電子加工出口業,以及煉鋼、石化等大型產業,翌年十二月高雄加工出口區落成啟用,吸引僑外投資、拓展外銷、創造就業機會,成為開發中國家爭相仿效的典範。李氏民國五十八年調任財政部長,鼓勵人民儲蓄,期間適逢台灣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石油危機,李國鼎奉派維繫沙烏地阿拉伯、約旦等國友好關係,並募集國內外資金投入十大建設。民國六十五年奉行政院長蔣經國指示擔任應用科技研發小組召集人,積極延攬國際科技專家為台灣建言,民國六十八年創辦設置資策會、翌年並協助成立新竹科學園區,引領台灣產業的科技革命。民國七十七年在台服務屆滿四十年退休,獲聘總統府資政,仍不斷推動科技與產業的創新,獲頒榮譽學位與贈獎無數,有「科技教父」美譽。古蹟日式建築,仍保有紙門隔間、榻榻米等構材,素雅內裝不見奢華,加建書房內則滿是經濟、企管與人生經營的叢書,顯示其退休後仍不斷汲取新知,好學務實的勤奮態度,與高瞻遠矚的經濟視野。[2]


李國鼎故居展示空間

一、參觀內容:
(一)故居古蹟老屋建築及文物(配合開放時間導覽參觀)
(二)展示館文物及影音視訊展示(免費)
(三)故居庭園參觀(免費)


二、展示館經常舉辦生活藝術、通俗科學、綠化生態、節能環保、社區互動、兒童才藝等展演、工作坊、講座等活動 [3]


基本資訊

服務專線 +886 2 2393 5991
詳細地址 100台灣泰安街2巷3號
官方網站 http://online.ktli.org.tw/map.html


門票

門票:
全票50元新台幣(贈光盤1片),優待票25元新台幣。


開放時間

週二-週六10:00-16:00;週一、週日及國定例假日休館。


交通資訊

乘捷運至忠孝新生站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



視頻

李國鼎故居建築導覽


[紀錄片]台灣經濟之父李國鼎_標清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Category:730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733臺灣 Category:990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