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衛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衛紅
  教育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
出生 1955年3月
  河北省新樂縣
逝世  
國籍 中國
母校 中央黨校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李衛紅,女,漢族,1955年3月生,河北新樂人,1973年3月入黨,1970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中共黨史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

曾任教育部副部長[1]、黨組成員,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2]

個人經歷

1970-1973年山西大同紅旗水泥廠工人

1973-1976年山西大學政治系學習

1976-1984年山西大同二中教師、團委書記

1984-1986年山西大同團市委副書記、書記

1986-1989年中央黨校中共黨史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1989-1993年國家教委人事司機關人事處處長

1993-1999年國家教委、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長

1999-2002年教育部人事司司長

2002-2005年教育部黨組成員、人事司司長

2005-2015年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任免信息

2015年5月,國務院免去李衛紅(女)的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職務。

相關信息

李衛紅:學習兩部文集提高理論水平

兩部文集的出版,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傳播史上的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大成果,必將對馬克思主義研究與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教育系統作為重要的馬克思主義陣地,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研究方面肩負着重要職責。要通過學習研究兩部文集,進一步提高教育戰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第一,以兩部文集出版為契機,進一步推進教育系統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兩部文集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提供了重要文獻。教育戰線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兩部文集作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作為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精選學習篇目,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要把學習兩部文集與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結合起來,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與研究解決本地區、本校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結合起來,不斷深化對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第二,以兩部文集出版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兩部文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要把研究兩部文集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組織聯合攻關,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及歷史貢獻,完整把握經典著作的基本精神,準確理解經典作家的原意,破除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摒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要引導高校理論工作者自覺按照經典作家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破解當下中國特別是教育改革發展遇到的實際問題。

第三,以兩部文集出版為契機,進一步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教育大學生。兩部文集為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提供了新鮮教材。教育部要指導高校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向大學生講授兩部文集的主要內容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幫助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發揮大學生理論社團的作用,支持和鼓勵大學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發揮校園網的作用,積極開展網上理論學習活動;發揮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引導大學生將理論學習與理論宣傳、服務社會、創新創業結合起來,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內化為堅定的政治信念、認知世界的思想方法、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李衛紅
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

第四,以兩部文集出版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兩部文集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提供了新的有力支撐。要把兩部文集的精華充分體現到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中,積極構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中國實踐、體現中國優秀文化、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

第五,以兩部文集出版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高校理論隊伍建設。制定完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規劃,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理論人才評價體系,通過創新機制、科學管理、構建平台、培訓提高、實踐鍛煉等方式,着力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拔尖人才,造就上百名精通經典、能夠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大家;着力扶持造詣深厚的學術尖兵,造就上千名政治和業務素質強、能夠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各專業向前發展的領軍人物;着力培養潛質突出的青年才俊,造就上萬名理論功底紮實、有志於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青年骨幹。要引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師讀原著、學經典,堅定自覺地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工作,努力營造有利於刻苦鑽研、嚴謹治學、勇於創新的學術環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進展和新要求

尊敬的許嘉璐副委員長、各位老領導,各位同志,我接受北京市的邀請,我們準備了一個材料,大體把我們近幾年來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關情況做一個介紹。實際上這麼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央專門頒發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2005年又召開了專門的大會,胡錦濤總書記到會做了重要講話。在以後的一系列有關重要講話中,特別是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都強調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我結合對這方面的學習和工作情況,給大家作一一介紹。

在全國教育系統廣泛興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熱潮時期,中共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成立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論壇活動,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對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及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回顧了黨的十六大以來各項事業的新進展,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經驗,科學地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着什麼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是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十餘篇閃爍着真理光芒的馬克思主義歷史文獻。十七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報告指出: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究,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係,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三進」工作

​馬克思主義自上個世紀初傳入中國以來,所面臨的最重大課題就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成為指導中國革命的強大理論武器。艾思奇同志的一生,是捍衛、發展和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生。他始終自覺地把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國家民族命運、社會歷史發展密切聯繫起來,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大眾化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早在1938年,艾思奇同志就在《哲學的現狀與任務》一文中寫道:「現在需要來一個哲學研究的中國化、現實化的運動」。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內涵與目標進行了系統的探討,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實化、民族化和通俗化。艾思奇同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方式闡發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而豐富的理論內涵,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到人民群眾中去,為他們所掌握和接受,走出了一條讓哲學走向人民群眾的思想深處、走向普通大眾的生活現實的道路。今天,我們紀念艾思奇同志,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繼承和弘揚他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不斷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途徑。我們要持之以恆地以提高大學生思想理論素養為重點,紮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三進」工作,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認真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修訂和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工作。及時吸收對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研究成果,始終保持教材的科學性、時代性和前沿性,使之成為反映中央最新精神、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精品,為青年學生提供精神食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