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杉木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求真百科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杉木根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杉木根,中藥名。為杉科杉木屬植物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的根或根皮。植物杉木,廣泛栽培於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具有祛風利濕,行氣止痛,理傷接骨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胃痛,疝氣痛,淋病,白帶,血瘀崩漏,痔瘡,骨折,脫臼,刀傷。[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杉木根
漢語拼音:Shā Mù Gēn
性味歸經:味辛,性微溫。入肺、肝、腎、三焦經
毒性:無毒《四川中藥志》
功能:祛風利濕,行氣止痛,理傷接骨
主治:風濕痹痛,胃痛,疝氣痛,淋病,白帶,血瘀崩漏,痔瘡,骨折,脫臼,刀傷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杉木根

拼音名:Shā Mù Gēn

別名: 杉樹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出處

出自《分類草藥性》。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杉科植物杉木的根和根皮。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收,曬乾或鮮用。

生境分布

廣泛栽培於我國長江流域秦嶺以南地區。

原形態

常綠喬木,高達30m,胸圍達2.5-3m。幼樹樹冠尖塔形,大樹樹冠圓錐形。樹皮灰褐色,裂成長條片脫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在側枝上排成二列狀,條狀披針形,革質,微彎,堅硬,長2-6cm,邊緣有細齒,上面中脈兩側有窄氣孔帶、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白粉氣孔帶。雌雄同株;雄球花圓錐狀,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4個集生枝頂,卵圓形,苞鱗與珠鱗結合而生,珠鱗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圓形,長2.5-5m,徑3-4cm,苞鱗三角狀寬卵形,宿存。種子長卵形,扁平,長6-8mm,寬約5mm,暗褐色,兩側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化學成分

含游離氨基酸,甾體化合物,脂肪酸和維生素C。

性味

辛;性微溫

注意

《四川中藥志》:無寒邪冷氣者忌用。

功能主治

祛風利濕;行氣止痛;理傷接骨。主風濕痹痛;胃痛;疝氣痛;淋病;白帶;血瘀崩漏;痔瘡;骨折;脫臼;刀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 1.《分類草藥性》:治五淋,氣痛,心腹脹腫,氣喘。
  • 2.《四川中藥志》:治疝氣痛,霍亂轉筋,及敷金瘡、疥癬。
  • 3.《廣西藥植名錄》:利尿,治白帶。[2]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論述

《四川常用中草藥》:「治疝氣痛,消腫,漏症,腳氣痛,霍亂轉筋及敷金瘡疥癬。」

相關配伍

  • 1、治風濕關節痛,①鮮杉樹根皮適量,搗爛加酒焙熱,包患處。(《四川中藥志》1979年)②用鮮杉木根45g。酒水煎服。(南藥《中草藥學》)
  • 2、治骨折,脫臼,先將傷部復位後,取鮮杉根或莖二重皮、鮮梧桐皮、毛花桃根各等量,加酒糟酌量,搗爛敷傷部,外以杉木皮固定。(《福建藥物志》)
  • 3、治痔瘡腫痛,取生杉樹根500g,放水1500g,煎至1000g左右,將藥水倒入盆內,待水溫降至40℃左右時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min。[《新中醫》1984,(7):23][3]

參考資料

  1. 杉木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杉木根中醫世家
  3. 杉木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