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權德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權德輿 ( 文學家、宰相)
文學家、宰相
出生 759年
國籍 唐朝
別名 權文公、權三兄、權少監
職業 文學家、宰相
知名於 掌制誥九年,位列宰輔
知名作品 《玉台體》
《權載之文集》。

權德輿

權德輿(759年-818年), 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人,後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 。唐朝文學家、宰相,起居舍人權皋之子。

少有才氣,未冠時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聞其材,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次知貢舉。唐憲宗時,累遷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後坐事罷相,歷任東都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 。追贈左僕射,諡號"文"。

權德輿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歷卿相,在貞元,元和年間名重一時。

人物生平

權德輿為天水略陽人,後徙居潤州丹徒。 其家世源遠,自十二世祖前秦僕射安邱公權翼以來,數代為宦。父親權皋,曾為安祿山的幕僚,"安史之亂"爆發前,他當機立斷,以逃離叛逆的義勇行為而受到時人的稱讚。權德輿就出生在這樣祖德清明家風雅正的仕宦家庭。

權德輿自幼聰明好學,"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十五歲有文章數百篇,開始有了名氣。

建中元年(780年),受闢為淮南黜陟使韓洄從事,官試秘書省校書郎。同年改任試右金吾衛兵曹參軍。先為杜佑淮南水陸運環衛掾曹,繼為汴東水陸運鹽鐵祖庸使包佶從事。

貞元二年(786年),以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充任江西觀察使李兼的判官。

貞元八年(792年),入朝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愛",遷左補闕。當時,關東、淮南、浙西二十餘州縣發生大水,毀壞了良田和房屋,沖走了人家,他立即建議德宗皇帝派遣能幹的使臣趕赴災區,救濟災民,並提出"賦取於人,不若藏於人亡為固"的主張,以減輕災區人民的賦稅。同年七月,司農少卿裴延齡因巧幸恃寵,判度支,兼管國家財政收支。針對此情況,權德輿不顧個人的安危,先後兩次上疏唐德宗,義正詞嚴,直言不諱地反對裴延齡任職,陳述度支要職,個人必須慎重。

貞元十年(794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誥。後歷駕部員外郎、司勛郎中、中書舍人,均掌誥命。

貞元十八年(802年),以中書舍人典貢士,後拜禮部侍郎,轉兵、戶、吏三曹侍郞、太子賓客,遷太常卿。此期間,他大力選拔人才,主張"育才造士為國之本",他"舉賢類能",不管門第等級,只要有德,一律任用,並反對徇私舞弊。他曾三次典士舉,凡"舉士於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布衣不用;既不可信,雖大官勢人交言,一不以綴意"。在他的主持下,發現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前後考第進士及庭所策士,唾相躡為宰相、達官與公相先後,其餘布處台閣外府,凡百餘人"。

永貞元年(805年)七月,改戶部侍郎。

唐憲宗元和(806年-820年)初年,歷任兵部、吏部侍郎,因事被改授太子賓客,又拜兵部侍郎、太常卿等職。

元和五年(810年),權德輿以"陳說謀略多中",自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參與朝政。他為政以寬厚為本。

權德輿任相的次年,李吉甫和李絳又先後被拜為宰相。兩人常為政事在憲宗面前爭論。每當此時,權德輿總不表態,並因此而受到朝臣的指責,也引起了憲宗的不滿。元和八年(813年)正月,權德輿被罷去宰相職務,任禮部尚書。 旋即以檢校吏部尚書任東都留守,又拜太常卿,轉任刑部尚書。

元和十一年(816年),又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

後因病求還,元和十三年(818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30日) ,權德輿在入朝途中於漢中洋縣紙坊去世,享年六十歲。 朝廷追贈左僕射,諡號"文"。後人稱為權文公。

主要成就

文學

權德輿仕宦顯達,並以文章著稱,為中唐台閣體的重要作家。於貞元、元和間執掌文柄,名重一時。劉禹錫、柳宗元等皆投文門下,求其品題。性直諒寬恕,蘊藉風流,好學不倦。為文"尚氣尚理"(《醉說》),主張"體物導志"(《唐故漳州刺史張君集序》),"有補於時"(《崔寅亮集序》)。不滿於"詞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之衰薄文風。《舊唐書權德輿傳》說他"於述作特盛。六經百氏,游泳漸漬,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將相洎當時名人薨歿,以銘紀為請者什八九,時人以為宗匠焉。"渾瑊、馬燧等名將功臣的碑銘、行狀都出自他的手筆。所作《兩漢辨亡論》,譴責張禹、胡廣貪圖祿位而敗壞兩漢政治,史家以為"大指有補於世"(《新唐書·權德輿傳》)。由於他沒有經歷過重大的政治升沉和生活變故,因而文章有儒雅的風度、恢宏的氣派,但缺少深切的內涵、創新的格局。與他同時代的皇甫湜《諭業》說:"權文公之文,如朱門大第,而氣勢宏敞,廊廡廩廄,戶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規勝概,令人竦觀。"

其詩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贍縟渾厚,頗多佳什。張薦稱其詩"詞致清深,華彩巨麗,言必合雅,情皆中節"(《答權載之書》 )。南宋嚴羽《滄浪詩話》對其詩作評價頗高,稱為大曆以後值得"深取"之作者,並說:"權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 "

政治

權德輿在治理國家方面,主張德治和法治並用,對不法行為的貪官污吏堅決嚴懲。他始終認為"民為邦本","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賦稅減,賦稅減在經費省",對人民的疾苦,備加關注。貞元十九年(803年),自春至夏及秋,關中大旱,田園荒蕪,民不聊生。而德宗反祈於宗廟,禱於天地,忙於求雨而滴雨未降。權德輿見此情景,十分焦灼,大聲疾呼,再次向德宗建議,下詔各縣裁留經費,把節約下來的錢物救濟災民,免除當年租賦及往年負欠,以便百姓重建家園,並遺責了當時"四方守宦,銳於上獻",剝削百姓的卑劣行為。

個人作品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童蒙集》10卷,又有文集50卷、《制集》50卷、《元和格敕》30卷(與劉伯芻等合編)。《童蒙集》、《制集》已佚。文集有清代嘉慶時朱刊《權載之文集》50卷,楊嗣復為之序。《四部叢刊》本即據此影印。

《全唐詩》編其詩為10卷,見卷320至329,《全唐詩補編·補逸》卷6補詩一首,《續補遺》卷5補7首,《續拾》卷23補2首。《全唐文》編其文為27卷,見卷483至509,《唐文拾遺》卷24補其文1篇。

人物評價

柳宗元:補闕權君,著名逾紀,行為人高,言為人信,力學掞文,朋儕稱雄,子亟拜之,足以發揚。 (《上權德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

王仲舒:靈天受全氣,早挺文學。用道以直,閑邪存誠,心常坦夷而不離法度,操本堅峻而盡歸忠厚。自拂衣登朝,周曆清重,靜專一節,造次於是,內翊皇極,外擁麾旄,賢哲極致,天下榮觀。豐祿足以肥家,雄文可以潤屋,而奉己彌約,素風逾鮮,禺邛山立,以鎮浮俗。 (《祭權少監文》)

韓愈:是生相君,為朝德首。行世祖之,文世師之。流連六官,出入屏毗。無黨無仇,舉世莫疵。人所憚為,公勇為之。其所競馳,公絕不窺。孰克知之,德將在斯。刻詩墓碑,以永厥垂。 (《唐故相權公墓碑》)

劉昫:①德輿孝悌力學,髫齔有聞,疏延齡恣行巧佞,論皋謨不書明刑,三十年羽儀朝行,實皋之餘慶所鍾。此四子(裴垍、李吉甫、李藩、權德輿)者,所謂經緯之臣,又何慚於王佐矣! (《舊唐書》)②權之藻思,文質彬彬。 (《舊唐書》)

宋祁:德輿生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賦詩,積思經術,無不貫綜。自始學至老,未曾一日去書不觀。嘗著論,辨漢所以亡,西京以張禹,東京以胡廣,大指有補於世。其文雅正贍縟,當時公卿侯王功德卓異者,皆所銘紀,十常七八。雖動止無外飾,其醞藉風流,自然可慕。貞元、元和間,為搢紳羽儀雲。 (《新唐書》)②若侍從酬奉則李嶠、宋之問、沈佺期、王維,制冊則常袞、楊炎、陸贄、權德輿、王仲舒、李德裕,……皆卓然以所長為一世冠,其可尚已。 (《新唐書》)

嚴羽:戎昱之詩,有絕似晚唐者;權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權德輿,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冷朝陽在大曆才子中為最下。馬戴在晚唐諸人之上。劉滄、呂溫,亦勝諸人。李瀕不全是晚唐,間有似劉隨州處。大曆之詩,高者尚未識盛唐,下者漸入晚唐矣。大曆以後,吾所深取,李長吉、柳子厚、劉言史、權德輿、李涉、李益耳。 (《滄浪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