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雜說一·龍說 韓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雜說一·龍說
圖片來自大眾網

雜說一·龍說是一篇古文。這篇文章根據典籍和傳說寫成,以龍喻聖君,以雲喻賢臣,說明了聖君與賢臣之間的關係,即聖君要依靠賢臣建功立業,賢臣要仰仗聖君的識拔才能荷重行遠;君臣之間,務必聲氣相應,才可相得益彰。

原文

韓愈〔唐代〕

  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雲亦靈怪矣哉!

  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

  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

譯文

  龍吐出的氣形成雲,雲本來並不是由龍賦予其神靈。但是龍乘着這股雲氣,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處遨遊,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電,變化神奇莫測,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淪。這雲也是很神奇靈異的呢!

  雲,是龍的能力使它有靈異的。至於龍的靈異,卻不是雲的能力使它這樣子的。但是龍沒有雲,就不能顯示出它的靈異。失去它所憑藉的雲,實在是不行的啊。

  多麼奇妙啊,龍所憑藉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雲。《周易》說:「雲跟隨着龍。」那麼既然叫做龍,就應該有雲跟隨着它啊!

賞析

  文章以龍喻聖君,以雲喻賢臣,借「龍噓氣成雲」,然後「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宇宙間)」的傳說,闡明賢臣離不開聖君任用,聖君也離不開賢臣輔佐的道理,可以視為《馬說》的姊妹篇。韓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這篇根據典籍和傳說寫的雜感,用意很明顯:作者以龍喻聖君,以雲喻賢臣,說明了聖君與賢臣之間的關係,即聖君是要依靠賢臣建功立業,賢臣又要仰仗聖君的識拔才能荷重行遠,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通篇只就龍與雲的關係着筆,從一個「靈」字着眼,所無一句點明本旨,可處處扣題。含蓄而又生動形象的寫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讀來意味深遠。「龍」與「雲」相互依存,形象說明了聖君與賢臣相互依存。賢臣固然不可無聖君,而聖君更加不可無賢臣,說明要使國家長治久安,聖君與賢臣缺一不可。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大致寫於《送窮文》和《進學解》前後,大約在貞元十九年(803)年至元和八年(813年)之間。這十年期間,韓愈一是在仕途上屢屢受挫,極不得志。二是在社交上,韓愈因剛正不阿,喜方惡圓,對朋友剖肝輸膽,直言不諱,卻常常遭到朋友的誤解和指責而不予幫助,故此韓愈在思想上受到極大創傷。此文就是韓愈在這種心情下所作的。

簡析

  《雜說一·龍說》是一篇古文。這篇文章根據典籍和傳說寫成,以龍喻聖君,以雲喻賢臣,說明了聖君與賢臣之間的關係,即聖君要依靠賢臣建功立業,賢臣要仰仗聖君的識拔才能荷重行遠;君臣之間,務必聲氣相應,才可相得益彰。全文頌物言志,直抒胸臆;借物抒情,寓意深遠。

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一說懷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稱「郡望昌黎(今遼寧義縣)」 ,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中國唐朝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並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