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雜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雜家先秦時代學術思想中的九流十家[1]之一。

雜家之所以為雜家,是因為雜家不具有原創思想,而以取各家所長,避各家所短見長。雜家以《呂氏春秋》及《淮南子》為代表作。雜家的學者本身並不自認為自己是雜家,而自認為其它各家,以目前所知的資料來看,此一名稱是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最早提出的,《漢書》中說:「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並著錄雜家著作二十種四百零三篇於其後。《隋書·經籍志》亦著錄雜家著作九十七部二千七百二十卷之多。紀昀在《雜家類敘》中則認為「雜之廣義,無所不包」。胡適說︰「雜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雜家的新名。漢

以前的道家可叫做雜家,秦以後的雜家應叫做道家。」

由於中國哲學在於春秋戰國後漸少原創,並由於項羽火燒秦宮之舉,使得許多思想的經典付之一炬,在其本源殘缺不全之下,多數的思想家往往向不同的諸子各家裡取法,而不再執著本源,故自漢以後,九流十家幾已都算是雜家,不復原貌。

主張

雜家著作以秦代《呂氏春秋》[2]西漢《淮南子》為代表,分別為戰國時期商鞅門客 尸佼秦相 呂不韋和漢淮南王 劉安招集門客所集,對 諸子百家兼收並蓄,但略顯龐雜。又因雜家著作皆以道家思想為主,故有人認為雜家實為新道家學派。「雜家」並不是一門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所以他也並不自命為「雜家」的流派。紀昀在《雜家類敘》中則認為「雜之廣義,無所不包」。 胡適先生在其《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指出:「雜家是道家的 前身,道家是雜家的新名。漢以前的道家可叫做雜家,秦以後的雜家應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漢之間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認清這一件重要事實。」雜家的代表人物,一是淮南王劉安(《 淮南子》),另一是編撰《 呂氏春秋》的 呂不韋。雜家在歷史上並未如何顯赫,雖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實際上流傳下來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沒有多少痕跡。 現代科學越來越細化,「雜家」這稱號,現在基本上說的就是此人沒有專業本事,什麼都知道一點,但什麼都不精通的意思。

雜家的特點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雜家雖是以道為本集合眾說,兼收並蓄,然而通過採集各家言論,貫徹其政治意圖和學術主張,所以也可稱為一家。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家都有自己的對策與治國主張。為了打敗其他流派,各學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學說,或以攻詰對方,或以補自己學說的缺陷。然而,任何一個流派也都有其特色與長處,而「雜家」便是充分的利用這個特點,博採眾議,成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並蓄,卻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

著作

《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載:雜家著作有《盤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伍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繚》二十九篇,《尸子》二十篇,《呂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內》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其中以《呂氏春秋》《淮南王》為代表著作。雜家著作而今只留下《呂氏春秋》、《淮南子》、《尸子》(原書已佚,今僅有後人輯本)三書。

視頻

雜家 相關視頻

大秦王朝之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兼容並蓄的「雜家」

參考文獻

  1. 丨人文丨中國學術之九流十家 ,搜狐,2018-3-31
  2. 呂氏春秋,國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