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機趣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指作品的生機、趣味。「機」側重指作品構思和結構上的自然、機巧,「趣」側重指作品敘事及語言所具有的意趣、情趣等。「機趣」這一概念主要用於戲曲創作理論,在詩學、書畫理論中也有運用。明末清初曲論家李漁(1611—1680)在他的戲曲理論中提出了「重機趣」的創作理念,主張戲曲作品既要有自然機巧的結構構思,也要有生動風趣的語言藝術,文學創作應與現實生活結合,在生活中體現文學,在文學中體現生活。李漁的主張對中國古典戲曲理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機趣」作為一種藝術創作技法,具有特定的審美蘊涵和表達方式。它反對迂腐死板的表達方式,體現出一種機智之趣以及超脫空靈、形象生動、情趣盎然之美。
引例1
「機趣」二字,填詞家必不可少。機者,傳奇之精神;趣者,傳奇之風致。少此二物,則如泥人土馬,有生形而無生氣。 (李漁《閒情偶寄·詞曲部·詞采》) (「機趣」這兩個字,是填詞的人必不可少的要素。「機」是傳奇作品的精神,「趣」是傳奇作品的風致。缺少這兩個要素,傳奇作品就如同泥人土馬,有形貌卻毫無生氣。)
引例2
此詞初看似不甚著力,細味之,便覺機趣盎然。 陳廷焯《雲韶集》卷二十四《補詞》,見張克強、楊傳慶點校整理的《〈雲韶集〉輯評》(之四) (這首詞初看好像沒下大的氣力,但細細品味,就會覺得其中洋溢着濃厚的生機趣味。)
引例3
甌北古詩,議論警辟,機趣橫生,真是獨開生面。 (潘清《挹翠樓詩話》卷四) (趙翼的古詩,其議論精警透徹,生機妙趣層出不窮,真是獨創了一種新的詩體形式。)
參考文獻
- ↑ 漢字小時候|一個文字,一段歷史,搜狐,2020-11-24
-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