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 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領軍人物 / 設計大師首頁 > 專題專欄 > 活動 > 科技創新大會 > 領軍人物 > 設計大師發布時間:2017年05月06日來源: 字號:TT

朱 穎  1963年6月生,上海人,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歷任中鐵二院各級技術負責人,主持了20餘項國家重點交通項目的勘察設計工作和30餘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銀獎1項、銅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工程設計獎60餘項,主持編著了8部學術專著和3部論文集,獲得30餘項專利。其主要業績有:

  (一)研發了「中國智造」無砟軌道技術

  朱穎主持研究設計了中國首條無砟軌道鐵路—遂渝無砟軌道綜合試驗段,研發了6種新型無砟軌道結構,開創了土質路基成區段鋪設無砟軌道的先河,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砟軌道成套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是我國高速鐵路三大關鍵技術之一。「遂渝線無砟軌道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結合成灌鐵路研發的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結構,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無砟軌道結構體系。無砟軌道的「中國智造」,為我國大規模高鐵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明了高速鐵路軌道幾何精密測量與快速精調、特殊區段軌道基礎變形監測與調控技術、軌道動態平順檢測與低動力保持技術,突破了我國高速鐵路軌道平順性診斷與保持技術瓶頸,推動了行業技術發展與進步。「高速鐵路軌道平順性保持技術」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出版了《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技術》專著,主編了《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範》,首次提出了無砟軌道「三網合一」的高精度測量方法與技術體系;出版了《高速鐵路曲線參數動力學分析理論與方法》專著,為選線提供了理論支撐。

  (二)構建了複雜艱險山區鐵路減災選線理論與總體設計技術體系

  朱穎長期從事鐵路勘察設計技術工作,先後主持完成了渝利、海南環島、武廣、貴廣、成渝、成貴等10餘條複雜艱險山區高速鐵路選線及總體設計,提出了「堅持地質選線、重大工程優先選址、環境選線一票否決」的山區鐵路綜合選線原則以及高烈度地震山區鐵路選線三大準則、十六條原則,創新了鐵路選線的理念和方法。在渝利鐵路首次提出了鐵路減災選線方法與技術,規避了岩溶隧道突水突泥施工災害及地表失水的環境風險,該項目獲得2015年FIDIC傑出工程項目獎。構建了複雜艱險山區鐵路減災選線理論與技術體系,引領了行業發展。出版了《複雜艱險山區鐵路減災選線理論與技術》等專著。

  系統研究地理環境、線路構造物三維建模和選線設計實現的方法與技術,在國內率先突破了鐵路工程全過程BIM三維設計,為智慧選線提供理論基礎。出版《鐵路線路BIM與數字化選線技術》專著。

  (三)積極為中國高鐵「走出去」提供技術支持

  朱穎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中國高鐵技術走向世界,參與了中國鐵路「走出去」戰略研究,主持中國鐵路標準海外適應性研究,推動中國鐵路標準國際化,制定了俄羅斯莫喀高鐵、中老、埃塞鐵路等項目的技術標準以及工程總體方案。在俄羅斯莫喀高鐵項目中,作為中方技術專家,主持制定了時速400km、高寒、寬軌、兼顧貨運的俄羅斯莫喀高速鐵路技術條件和標準,為該項目成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第一單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埃塞鐵路項目中,提出了靠近既有交通走廊、合理確定路基標高、利用火山灰填築路堤的工程技術方案,節省工程投資3100萬美元,贏得了埃方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