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湖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湖鎮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下轄鎮,位於泗洪縣東北部,距縣城10千米,轄域面積73.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朱湖鎮下轄5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朱湖社區。截至2019年末,朱湖鎮總人口為1.86萬。

因鎮政府駐朱湖,故名。民國三十一年(1941年),設朱湖鄉(小鄉)。1957年,重置朱湖鄉(大鄉)。1958年,屬金鎮人民公社,後析出。2000年,設立朱湖鎮。朱湖鎮境內百歲老人以上較多,有"長壽之鄉"之稱 。343國道貫穿東西,徐洪河穿境南去。

2015年,朱湖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億元;財政總收入4439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448萬元;人均純收入12718元。[1]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一年(1941年),設朱湖鄉(小鄉)。

1957年,重置朱湖鄉(大鄉)。

1958年,屬金鎮人民公社。

1962年,析出置朱湖人民公社。

1983年,改置朱湖鄉 。

2000年,撤銷朱湖鄉,設立朱湖鎮。

區劃沿革

1996年,朱湖鎮(時稱朱湖鄉),下轄19個行政村,分別是朱湖、朱北、楊莊、裴莊、北賀、新台、許圩、黃圩、莊塘、岔河、劉墩、臧橋、柳園、太山、新行、魚行、馬宅、吳灣、苗圃 。

2003年,朱湖鎮下轄1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分別是朱湖,朱北、許圩、黃圩、莊塘、臧橋、太山、馬宅、吳灣、魚行、新行、苗圃、新洪12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朱湖鎮下轄14個社區(行政村),其中5個社區、9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朱湖社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朱湖鎮位於泗洪縣東北部,距縣城10千米,東鄰界集鎮,西擁大樓街道,北接金鎖鎮,南臨大樓街道和洪澤湖農場,鎮人民政府駐地地理位置在東經118°19′、北緯33°32′,總面積73.7平方千米 。

土壤

朱湖鎮土壤有粘土、砂土、兩合土,其中兩合土面積最大 。

地形地貌

朱湖鎮地勢低洼,有泰山窪、老楊窪、朱湖窪 。

水文

朱湖鎮境內有徐洪河、東友河過境。

人口

根據全國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朱湖鎮總人口33788人,其中男性17198人,女性16590人,性別比為103.66(以女性為100);家庭戶數9651戶,戶籍人口32923人,戶籍人口男性16691人,女性16232人;按年齡來看0~14歲6461人,占總人口的19.12%,15~64歲23211人,占總人口的68.7%,65歲及以上4116人,占總人口的12.18%。截至2019年末,朱湖鎮總人口為1.86萬人 。[3]

經濟

綜述

2015年,朱湖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億元;財政總收入4439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448萬元;人均純收入12718元 。

第一產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常受洪澇災害侵襲,糧食產量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修水利,改土壤,推廣科學種田,產量逐年提高。1980年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產量增長較快。1989年糧食總產1.88萬噸,平均畝產近400千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7倍多 。

2015年,朱湖鎮實現流轉土地面積4.8萬畝,土地流轉率超過70%,有家庭農場32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65個。於6月份成功舉辦宿遷首屆網上採摘節。按照"調整優化傳統種植農業,發展林果苗木特色農業,突破農產品深加工業"的發展思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多種經營分區域發展,打造245省道沿線萬畝花卉苗木帶、5萬畝優質稻米種植基地。同時加大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新增家庭農場68個、種養殖大戶312戶,引進農副產品加工企業3個 。

第二產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境內沒有工業。至1972年辦起了1座輪窯廠。1984年,調整產業結構,除鄉辦輪窯廠、綜合廠、農具廠外,村組辦企業發較快,1989年有村辦企業12個,組辦企業34個,兩戶辦企業57個,產值171.50萬元。2015年,朱湖鎮成功引進2個工業項目,總投資額分別為3000萬元、5000萬元,均入駐縣經濟開發區。在招引2家企業落戶縣園區的基礎上,另外招來5個"三來一加"項目落戶鎮全民創業園 。[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辦1所學校。1957年在各村辦起了12所完小。翌年辦起1所初級中學 。截至2021年5月,朱湖鎮有各類學校7所 ,如下表所示。

醫療衛生

朱湖鎮共有執業醫生95人,達到每千人擁有醫生數2.2人。居民體質合格率為95% 。

社會保障

2015年,朱湖鎮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60周歲以上老人全部享受並按時領取養老金,對80周歲及以上老人同時發放了尊老金,其中百歲及以上老人每月尊老金為300元。堅持與百歲老人結親,每逢春節、中秋、重陽和老人生日,都必登門慰問和祝賀。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朱湖鎮共有公辦養老機構2所,民營老年關愛之家2所,總面積達3500多平方米,共有床位300餘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45張 。

脫貧攻堅

2015年,朱湖鎮累計發放小額扶貧貸款1900餘萬元(任務數1620萬元),任務完成率超過120% 。[5]

歷史文化

地名溯源

因鎮政府駐朱湖,故名。朱湖:該處原屬湖盪地區,歷史上洪水泛濫,泥沙淤積,湖盪變農田,山東朱姓遷居於此,故而得名朱湖 。

特色文化

古色文化

據史料記載,位於朱北社區轄區內曾有座朱陳廟,相傳朱陳廟的前身就是歷史傳說中講誠信典範的季札"掛劍台"。季札的品德已為朱湖人民所繼承,古樸淳厚,對人熱情大方,對朋友講誠信、重義氣。這些世情風俗,就像掛劍台一樣代代相傳。查閱相關史料記載有:《史記·吳太伯世家》、《魏書·地形志》、康熙《泗州志·古蹟》等等 。

紅色文化

朱湖鎮作為革命老區、紅色熱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陳毅、韋國清曾在新行圩戰鬥、工作、生活過。臧橋村作為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三支隊旅部和原泗宿縣政府所在地,曾被當時的《拂曉報》譽為"蘇北的小延安",新四軍四師九旅和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三支隊合編成立大會在此召開。境內留有市級文物保護單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三支隊合編成立舊址紀念亭、"八座墓"無名烈士等多處革命遺蹟。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臧橋村94歲(截至2015年)老人邱德平堅守紅色革命承諾,默默地義務守護無名烈士墓69年、2000多個日日夜夜,像珍愛生命一般守護着烈士的忠骨,傳承中不朽的精神,入選"江蘇好人榜" 。

戲曲文化

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徽四大優秀戲曲劇種之一的泗州戲,在此傳唱有百年歷史並得到傳承發揚。每到逢年過節或是農閒時節,鎮文化站工作人員組織廣大群眾放下農具,自編自演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泗州戲文藝節目,在當地深受群眾的歡迎。朱湖鎮中心學校把泗州戲作為課餘素質教育內容,變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習所,利用課餘時間教授學生學唱傳統泗州戲曲目,爭創文化特色學校,被授予市級"非遺進校園"傳承基地。鎮政府還在鎮區人口居住較為集中的吳灣小區配套建設泗州戲大舞台及廣場,為廣大群眾提供自編、自唱、自演的平台,讓泗州戲在民間得到傳承與發展 。

綠色文化

朱湖鎮是一個綠色生態之鄉,境內河流密布,綠樹環繞,徐洪河、安東河、利民河、利東河等16條大小河道穿境而過;是一個蔬菜魚米之鄉,憑着肥沃的土地,悠久的蔬菜種植歷史,良好的種植技術及其品質,這裡很早就被列入江蘇省無公害蔬菜基地,品種豐富,境內有優質梗米、蘆嵩、蘿蔔、白菜、辣椒、菌類等純天然綠色食品,兼有柿林、桃園、葡萄園、西瓜地等水果生產基地,尤其是註冊的"朱湖牌"蘿蔔於2002年被江蘇省確定為無公害產品,創立為江蘇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城郊綠色菜籃" 。

長壽文化

2015年底,朱湖鎮共有百歲及以上老人7位,占總人口的0.15‰;90-99周歲老人162位,占總人口的3.7‰;80周歲以上老人1068位,占總人口的2.48%,占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16.24%;60周歲以上老人共計6576位,占總人口的15.29%。朱湖鎮人口平均壽命為79.5歲,平均預期壽命達85歲。各項數據均高於國內外"長壽之鄉"評審的三項必達指標 。[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