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朱建勛,男,1960年7月出生 ,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學士學位,博士在讀。現任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兼任國家建築材料工業科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核學會鈾同位素分離分會委員、國家秘密技術審查專家[1]

朱建勛
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副院長
出生 1960年7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31-1、2織物"、"JS-Z織物"

目錄

人物簡介

朱建勛,男,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學士學位,博士在讀。現任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兼任國家建築材料工業科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核學會鈾同位素分離分會委員、國家秘密技術審查專家。 朱建勛主要從事高性能複合材料用立體織物編織技術的研究,在立體織物編織技術中獲得了創新性成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共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先後發表學術論文和技術報告30餘篇。其承擔的"31-1、2織物"為"八五"期間國家四大國防重點工程之首的重要關鍵技術之一,於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該成果打破了美國對該技術的獨占,標誌着我國戰略武器防熱材料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其主持的"九五"國防科技重點項目"JS-Z織物的研究",於1999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一),該成果為解決我國戰略武器小型化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他獨創的封頂織物編織技術被列為國家"863"新材料專項。他研究的立體織物不僅應用於航天武器的頭部防熱,並已延伸至發動機,且開展了航天飛機鼻錐帽和前緣的技術預研。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已成為我國高性能立體織物、試製、生產基地。

研究領域

朱建勛主要從事高性能複合材料用立體織物編織技術的研究,曾在立體織物編織技術中獲得了創新性成果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參選院士

朱建勛是2017年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提名渠道為院士提名。

榮譽記錄

曾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朱建勛獨創的封頂織物編織技術曾被列為國家「863」新材料專項。

1998年,被評為「國家建材局有重要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5年,朱建勛承擔的「31-1、2織物」研究成果打破了美國對該技術的獨占,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朱建勛主持的「九五」國防科技重點項目「JS—Z織物的研究」研究成果為解決我國戰略武器小型化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0年,被評為「全國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01年,獲「江蘇省勞動模範」稱號,是省「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 [2]

2017年4月,朱建勛入圍中國工程院2017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朱建勛是2019年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提名渠道為中國科協。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