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塞佩·塔爾蒂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塞佩·塔爾蒂尼
中文名 :塔爾蒂尼
外文名 :Giuseppe Tartini
國 籍 :意大利
出生地 :皮拉諾
出生日期:1692年4月8日
逝世日期:1770年2月26日
職 業 :作曲家、音樂理論家
代表作品:《魔鬼的顫音奏鳴曲》

圖片來源網址:[1]

塔爾蒂尼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他1692年4月8日生於皮拉諾,1770年2月26日卒於帕多瓦。他於1709年入帕多瓦大學學法律,同時鑽研小提琴演奏技術;1713~1716年在安科納的歌劇樂隊任小提琴師,同時結合聲學原理改革小提琴,探討新的理論,並寫出奏鳴曲《魔鬼的顫音》;1721年擔任帕多瓦聖安東尼奧教堂樂隊首席小提琴師;1723年任布拉格金斯基伯爵的宮廷樂隊指揮;1728年於帕多瓦創建小提琴學校。日後這間學校培養出一大批名演奏家,成為全歐洲著名的小提琴教學中心,形成了小提琴音樂史上有名的帕都瓦學派。


人物簡介

朱塞佩·塔爾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年4月8日——1770年2月26日),意大利小提琴表演與創作大師、作曲家、音樂理論家。生於意大利與南斯拉夫交界的里雅斯特地區近郊的皮拉諾小城,死於帕多瓦。他沒有進過音樂學院,是完全靠自學成才的。

創作

據不完全統計,塔爾蒂尼一生作有140首小提琴協奏曲、20首大協奏曲、150首奏鳴曲、50首三重奏曲等,還有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聖安東尼奧教堂的樂團檔案庫里。代表作品以《柯列里主題變奏曲》《魔鬼的顫音奏鳴曲》最為聞名,是18世紀小提琴創作和演奏技藝的高峰,至今還長盛於音樂舞台。 《魔鬼的顫音》的緣來 《魔鬼的顫音》奏鳴曲(1713年)是使他的名聲流傳至今的不朽之作。據說塔爾蒂尼在睡夢中遇見了魔鬼,魔鬼傳授給他希奇的演奏方法,於是他才寫成了這首樂曲。關於這首樂曲,法國聞名的天文學家拉蘭德在他的一篇《一個法國人在意大利的旅行》的文章中,以塔爾蒂尼本人的口述方式這樣寫道: 「1713年的一天晚上,我夢見跟魔鬼簽了一份合同。那個魔鬼答應當我的僕人,一切都按照我的意願來辦。就是說,不論我想到什麼,他都要事先為我預備好,每件事都進行得很順利……後來在我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為什麼不把我的小提琴也交給那個魔鬼,看看他是不是一位音樂家,也能拉出點無論如何什麼樣的好聽的音樂來呢?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演奏得非常動人。那首美妙的奏鳴曲簡直超出了人類的想象,包含一種至高無上的情調和意趣,使我永遠依戀人世間的幸福,而忘記去尋找天堂。我沉醉、讚嘆、心花怒放、欣喜若狂,興奮得氣都喘不過來了。這時候,我驚醒了,馬上拿起小提琴,想追捕夢中的音樂,但是沒能如願。我繼續冥思苦想着夢中的旋律和音樂的提示。這天晚上,終於寫出了我認為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並給它起了個曲名,叫《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魔鬼的顫音)。但是,我還是認為它比我在夢中聽到的那支曲子差得很遠很遠。假如能讓我再一次聽到那奇妙的音樂,即使就一次,我也寧願砸碎我的小提琴,並永遠放棄音樂。」

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塔爾蒂尼講述了一個浪漫色彩的音樂故事,而塔爾蒂尼本人的音樂生活也同樣具有傳奇色彩。塔爾蒂尼1692年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個名門貴族家庭,父母希望他成為神職人員,出生前就被他的父母許諾將擇期送入寺院為僧,1708年他被父親送進一所神學院,由聖菲利波教堂的神甫負責他的教育。但幼年的塔爾蒂尼卻對小提琴產生了愛好,他經常練琴,達到了着迷的程度。 塔爾蒂尼生性豪猛、性格衝動,不是個當修士的材料。1709年,父母又轉送他學法律。在帕都瓦大學學法律期間,他把時間主要用來鑽研小提琴演奏技術,結果學業荒疏。這且不算,他還熱衷於劍術,多次與人決鬥,拔劍相向。他的父親由不得他這樣胡鬧,便斷絕了他的經濟來源。塔爾蒂尼仍不思悔改,憑着自己拉的一手提琴,他靠教琴為生,過起了獨立生活。不料教琴又出了亂子,他的學生里有一位是當地極有權勢的紅衣主教的侄女,塔爾蒂尼與她廝混久了,雙雙墮入情網,以至私訂終身。由於他們倆的婚姻沒有得到女方保護人紅衣主教的同意而觸怒了主教大人,夫婦二人遭到驅逐。塔爾蒂尼怕擔上拐帶人口的罪名,就隱姓埋名,藏在阿西西的一所修道院裡避禍,恰好作曲家博埃莫也寄居在這所修道院,塔爾蒂尼得以跟他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在修道院的日子裡他還潛心於小提琴演奏技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713年塔爾蒂尼寫《魔鬼的顫音》時正是在修道院裡隱居,那時他除了刻苦鑽研音樂別無出路,晝思夜想之下,做了那樣的夢也在情理之中。

聲音簡介

塔蒂尼,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傑出的教育家,嚴肅的學者和雄勁深沉自成一格的作曲家。他兒童時代開始學小提琴,而後在帕多瓦大學學法律,後來因為婚事遭反對,於1713年逃離了帕多瓦,在阿西西修道院避難,同時學習聲樂及作曲。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創作音樂,他還寫了一些音樂理論著作,創辦了一所以小提琴演奏為教學宗旨的高等學校,還對小提琴的琴弓進行過改造。根據目前掌握但決非完全的資料,他創作了14O首小提琴協奏曲(用四重奏或弦樂五重奏伴奏)、20首大協奏曲、150首奏鳴曲、50首三重奏; 其中60首奏鳴曲得到了發表,可是還有 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聖安通尼奧總教堂的樂團檔案庫里。《魔鬼的顫音》則是其中最有名,最值得一聽的一首。 關於這首曲子的來歷,還有一段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塔蒂尼經常夢想學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於是有一次在夢中向魔鬼出賣了靈魂,用來交換琴技,於是魔鬼給他演奏了一段優美的曲子。夢醒之後,塔蒂尼憑記憶把這首曲子記了下來,便是我們現在所知的這首曲子,由於曲中有很多優美而又極具難度的顫音,所以叫做《魔鬼的顫音》。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是說,塔蒂尼在夢中為樂隊招聘小提琴手,魔鬼來應聘,要求以靈魂為報酬,塔蒂尼要考他,他就給塔蒂尼拉了一首曲子。不管是哪個說法也不管起真假,都給這首曲子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也很有意思地解釋了曲子名字的來由。 這個傳聞也並不是完全的傳說。實際上在法國天文學家熱羅姆·德拉朗德(Jérôme de Lalande)的 《Voyage d'un François en Italie》(1765 - 66)里,記載着塔蒂尼本人自述一段話。「1713年的一個晚上,我夢見我以靈魂與魔鬼訂了一個契約。一切就像我期盼地那樣進行:我的新僕人能清楚地感知並實行我每一個慾念。此外,我把我的小提琴遞給了他,想看看他會不會演奏。於是我聽到了一首讓我震驚地無以言表的極優美動聽的曲子,它是如此藝術,充滿了驚人的智慧,即使是之前我最為大膽地幻想里也從來沒能有過類似的靈感。我是如此的狂喜,萬分地激動,無比地心醉,乃至於我聽到窒息了——於是我醒了過來。醒來後我立即抓過我的小提琴試圖留住記憶——至少留住一小部分我夢中那首曲子給我的印象。完全徒勞無功!我寫得這首曲子是我寫過的最好的曲子,但我仍然想把它命名為」魔鬼的顫音「,雖然它與那首把我徹底感動的曲子相差是如此地大,大到我情願把我的樂器砸掉,從此跟音樂永別——如果我沒有音樂也能活下來的話。」 這首曲子不長,大概17分鐘,但因有大量的高難度的顫音而變得技巧性,難能可貴的是同時保持了極強的可聽性。 《魔鬼的顫音》是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使用g小調,分為3個樂章。 第一樂章是慢板,演奏速度很慢。小提琴的旋律充滿哀傷,有點幽怨,幾個較強較長的音甚至有點哭訴的味道,協奏的樂隊(或鋼琴)旋律相近,在背後「煽風點火」,這一樂章基本沒出現顫音。 第二樂章是快板。一開始便是幾個強音,頗有氣勢,接着旋律便川流不息的進行下去,表現出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銳氣。同時開始了大膽的動機跳躍,獨奏小提琴時而如舞者般急速地跳躍,時而強奏,時而悠揚婉轉,顯得千姿百態。這一樂章里,顫音不時出現。 快板結束,進入第三樂章一開始的慢板。抒情的旋律好像是狂歡後的感嘆,又稍微帶點頹廢。之後便是慢板段落和快板段落多次交替進行。慢板莊嚴雄渾,快板生動活躍,小提琴演奏的難度較大,經常演奏雙音,把狂歡與悲傷兩種情緒詭異地糅合在了一起。在三個快板段落中還各有一段顫音,先後用D弦、A弦和E弦奏出。誇張的顫音和詭異的旋律,在協奏樂隊陰暗旋律的襯托下。樂章最後是小提琴華彩段,從雙音發展到三個音的和弦和四個音的和弦。在雙音部分,有時上面是顫音有時下面是顫音,充分顯示出華麗的演奏技巧。在抒情上,最後的華彩段給人一種悲壯的感覺,小提琴的頓弓造出聲嘶力竭地哭喊的效果,使人內心為之震動。

影響

塔爾蒂尼也是帕多瓦小提琴學派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1728年他在帕多瓦創辦了一所專門以小提琴演奏為教學宗旨的高等學府,教授小提琴和作曲,並從事創作。英、法、德、意等各國一些最出眾的小提琴家由於仰慕這位名震全球的大師,紛紛向他請教。他培養出的傑出小提琴演奏家有:納爾迪尼、普尼亞尼等傑出人物。從此,塔爾蒂尼的聲譽和他的小提琴演奏風格從帕多瓦傳遍了全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