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合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合華 | |
---|---|
出生 |
1962年10月 安徽巢湖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知名於 | 兼任教育部土木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為同濟大學岩土工程學科(國家和上海市重點學科)主要負責人之一。 |
知名作品 |
《隧道掘進面時空效應研究-邊界元法若干理論與工程應用》 《不連續面非線性效應對巷道穩定性影響分析》 |
朱合華[1] 1962年10月生,安徽巢湖人,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兼任教育部土木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為同濟大學岩土工程學科(國家和上海市重點學科)主要負責人之一。
主要成就
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計劃 入選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 獲德國洪堡研究獎(2015,目前中國土木領域唯一) 獲卞學鐄國際學術貢獻獎(2013)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均排第一) 獲省部級及一級學會科技成果一等獎(9項)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博士學位(1986-1989):同濟大學地下建築與工程繫結構工程專業(地下結構方向)
學位論文:《隧道掘進面時空效應研究-邊界元法若干理論與工程應用》
導師:孫鈞教授、楊林德教授,同濟大學
碩士學位(1983-1986):重慶大學採礦工程系採礦工程專業
學位論文:《不連續面非線性效應對巷道穩定性影響分析》
學士學位(1979-1983):重慶大學採礦工程系化學礦開採專業[2]。
工作經歷
2010.9-現在 同濟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9-2012)
其中2011.8-2012.7在美國Virginia Tech大學訪問教授
2006.4-2010.9: 同濟大學教授,兼土木工程學院院長
2000.3-2006.3: 同濟大學教授,兼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2002.4-)、地下建築與工程系主任
1997.8-2000.2: 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8-),兼地下建築與工程系副系主任
1995.8-1997.7: 同濟大學副教授、教授(破格,1996.1-)
1993.7-1995.8: 日本大阪地域地層環境研究所(土質試驗所)、京都大學博士後研究
1992.1-1993.6: 同濟大學地下建築與工程系工作,副教授(破格)
1989.10-1992.1: 同濟大學地下建築與工程系工作,講師[3]。
研究方向
岩體破壞力學與岩土工程數值方法 隧道及地下工程全壽命設計理論 數字地下空間與工程 地下空間防災減災[4]。
科研項目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1CB013800):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結構性能演化與感控基礎理論,2011,8,首席科學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672184):軟弱破碎隧道圍岩漸進性破壞分析與鬆動荷載預測研究,2007.1-2009.12,項目負責人;
上海青草沙投資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輸水隧道襯砌結構接頭試驗研究,2008.5-2009.6, 項目負責人;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J27B05):城市地下空間建設工程化技術開發,2007.1-2010.12, 項目負責人;
國家863計劃(2006AA11Z102):大深度大斷面地下穿越工程與微擾動施工研究,2007.1-2008.12, 項目負責人之一;
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50579093):岩石高邊坡裂紋擴展過程的無網格方法模擬研究,2006.1-2008.12,項目第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639090):深部岩體工程特性的理論與實驗研究,2007.1-2009.12,項目第四負責人;
國家科技攻關項目(2005BA908B06世博科技專項):世博園區數字地下空間基礎平台與應用研究, 2005.10-2007.12, 項目負責人之一;
廈門東通道工程指揮部:廈門東通道(翔安隧道)數字海底隧道工程應用研究, 2005.10-2008.12, 項目負責人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J27B04):城市地下空間防災減災技術研究,2007.1-2010.12, 項目第二負責人 ;
海南省交通廳:瓊州海峽跨海公路通道規劃研究,2005.8-2006.12, 項目負責人;
上海市重大科技攻關計劃(04dz12011子項):崇明越江通道隧道工程三維數字模型與信息管理系統研究,2004.8-2006.12, 項目負責人;
上海市重大科技攻關計劃(04dz12010):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應用核心技術和關鍵問題研究,2004.8-2006.12,項目技術總負責人,並負責承擔子項"地下空間防災安全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第四屆高等學校教師獎勵計劃:三維數字地層信息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2003.1-2007.12,項目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172095):隧道圍岩可視化數字地層信息系統與施工監控研究,2002.1-2004.12,項目負責人;
國家"863"計劃(子項):盾構地層適應性設計理論、方法和模擬試驗台,2003.3-2005.3,項目負責人;
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59738160):受施工擾動影響的土體環境穩定理論和控制方法,1998.1-2001.12,第3完成人;
上海市重大科技攻關計劃(04dz12010子項):超長大斷面管幕-箱涵推進技術研究與應用,2003.10-2005.12,項目負責人之一;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重點項目(2003-318-000-22):連拱隧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2002.4-2005.5,項目負責人;
雲南省交通建設科技項目TST(2001)209A:元磨高速公路隧道圍岩分類及應用研究,2001.10-2003.12,第4完成人;
雲南省交通廳科技項目:元磨高速公路隧道動態反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研究,2003.10-2004.10,第3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岩土介質隨機形變場仿真模型識別理論,1993.1-1995.4,第2完成人;
福建省交通廳、羅長高速公路指揮部:大跨度連拱不對稱高速公路隧道設計與防排水技術研究,2000.9-2002.4,項目負責人;
韓國三星建設公司技術研究所(國際合作項目):Dynamic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for Retaining System and Existing Structures of Deep Foundation Pit(Technical Report),,1997.9-1998.9,項目負責人;
國家教育委員會留學回國人員基金(100-144-08-040):盾構隧道施工監控跟蹤系統的開發與應用,1996.11-1997.4,項目負責人;
日本大阪土質試驗所(國際合作項目): Designs and Analyses on Underground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 with Geo-research Institute of Osaka, Japan, supported by Osaka Traffic Bureau,1994.6-1995.12,項目負責人;
日本大阪土質試驗所(國際合作項目): Studies on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of Shield Tunnelling,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 with Geo-research Institute of Osaka, Japan, 1995.3-1996.6,項目負責人;
上海市市政局重大工程科技攻關項目:崇明越江通道風險評估,2002.5-2004.3,項目第5負責人;
同濟曙光系列軟件的研製與設計,1996-今,項目負責人:朱合華,丁文其,李曉軍,蔡永昌等。[5]。
視頻
朱合華:數字化技術在基坑工程中的應用
人物成就
國家科技進步獎"軟土盾構隧道設計理論與施工控制技術及應用",二等,朱合華,黃宏偉,廖少明,楊林德,白廷輝,白雲等,2008年;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雙洞八車道公路隧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一等,排名第5,2008年;
教育部高校科技進步獎"軟土盾構隧道設計理論與施工控制技術及應用",一等,朱合華,黃宏偉,廖少明,楊林德,白廷輝,白雲等,2006年;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大斷面管幕-箱涵頂進應用技術研究",一等,沈桂平,周松,朱合華,陳鴻,葛金科等,2006年;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非開挖工程中的高分子泥漿技術及其應用",二等,排名第10,2008年;
雲南省科技進步獎"連拱隧道建設關鍵技術的研究",二等,李志厚,朱合華,丁文其等,2006年;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龍山淺埋大跨連拱隧道動態反饋與施工控制技術研究",二等,徐宏光,朱合華,章力民,張勝,王飛等,2006年;
雲南省科技進步獎"元磨高速公路隧道圍岩分類及應用研究",二等,吳華金,李志厚,李國鋒,朱合華,楊延,蘇生瑞,和昆,丁文其,雷華,2004年;
教育部科技進步獎"同濟曙光岩土及地下工程設計與施工軟件",二等,朱合華,丁文其,李曉軍,楊林德,蔡永昌等, 2003年;
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獎"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風險分析研究",一等,李永盛,陶履彬,肖汝城,朱合華,陳曉鴻,賈堅等,2003年;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自動引導三維曲線頂管施工技術與應用",二等,吳根祥,葛金科,范明星,鄭傳淼,丁容琪,朱合華,丁文其,2001年;
建設部科技進步獎"岩土工程問題的反演理論與工程實踐",二等,楊林德,朱合華,黃偉,馮紫良,袁勇,1998年;
軍隊科技進步獎"特定軟弱破碎圍岩的變形破壞特性和支護設計研究",二等,參加(孫鈞、朱合華),1994年;[6]。
視頻
朱合華:智慧地鐵結構的理論與實踐
視頻
朱合華:未來地下空間開發及數字化、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