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未央宮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央宮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地處未央區西南部。東與張家堡街道接壤,南與蓮湖區紅廟坡街道、桃園路街道毗鄰,西北與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三橋、六村堡街道相鄰,北接漢城街道,總面積19.10平方千米。未央宮街道以境內漢未央宮得名。未央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宮,漢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在秦章台的基礎上修建而成。未央宮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截至2020年6月,未央宮街道下轄14個社區、8個行政村。2011年,未央宮街道總人口36569人,農業總產值達到0.4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8.2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1億元,財政總收入0.9億元。

中文名: 未央宮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

地理位置: 未央區西南部

面 積: 19.10 km²

下轄地區: 14個社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北二環西段南側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016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36569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以境內漢未央宮遺址得名。

建置沿革

宋至清屬長安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屬西安市第十一區。

1949年,為第二鄉,屬西安市第十一區。

1954年9月,為第一鄉,屬未央區。

1956年,改稱大白楊鄉。

1958年8月,成立公社。

1959年9月,改名未央宮公社。

1966年,更名七一公社。

1972年,復名未央宮公社。

1984年3月,改設鄉。

2002年1月,改設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未央宮街道轄董家、范家北、范家南、棗園、馬乎沱、大白楊東、大白楊西、小白楊、閣老門、東唐寨、西唐寨、講武殿北、講武殿南、張家巷、李上壕、李下壕、西葉寨、東葉寨、東張村、東馬家寨、西馬家寨、大劉寨、天祿、周家河灣、蘆家口25個行政村和大白楊社區。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轄朱宏路、青門新區、棗園安居、董家、小白楊5個社區,大劉寨、天祿、西葉寨、東葉寨、西馬寨、東南馬寨、東張、講南、講北、閣老門、東唐寨、西唐寨、張家巷、周河灣、盧家口、馬乎沱、棗園、范南、范北、李上壕、李下壕、白楊東、白楊西23個行政村;下設18個居民小組、62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未央宮街道下轄14個社區、8個行政村 。辦事處駐西安市北二環西段南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未央宮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西南部。東與張家堡街道接壤,南與蓮湖區紅廟坡街道、桃園路街道毗鄰,西北與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三橋街道、六村堡街道相鄰,北接漢城街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6千米,總面積19.1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8.49平方千米,占96.81%;水域0.61平方千米,占3.19%。距區人民政府4千米。

地形地貌

未央宮街道地處渭河沖積平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高差15米。

水系水文

未央宮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皂河,從西南入境,流經盧家口、周河灣,境內流長2千米,流域面積0.0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未央宮街道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大風、暴雨等。最嚴重的一次風災發生1992年8月2日下午5時,境內大劉寨、小劉寨、西馬寨等19個村,遭到罕見的暴風雨襲擊,倒塌房屋150間,損壞房屋275間,刮壞成材樹木1500多棵,毀壞渠道4條共1500多米,損壞低壓線路5千米,颳倒莊稼12000畝,造成經濟損失45萬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轄區總人口3656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513人,城鎮化率37%。另有流動人口3513人。總人口中,男性18639人,占51%;女性17930人,占49%;14歲以下7314人,占20%;15—64歲27427人,占75%;65歲以上1828人,占5%。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36533人,占99.9%。2011年,未央宮街道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1.5‰,人口自然增長率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915人。

經濟

綜述

未央宮街道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為豐。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工業以化工、鑄造、機械加工、塑料製品、建築材料為主。

財稅收支

2011年,未央宮街道財政總收入0.9億元,比上年增長11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350萬元,增值稅2269萬元,企業所得稅1024萬元,個人所得稅607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8%、30.5%、28.3%、27.4%。人均財政收入1662元,比上年增長17%。

人民生活

2011年,未央宮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1050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未央宮街道耕地面積8056畝,人均0.4畝。農業總產值達到0.4億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5%。

種植業

2011年,未央宮街道糧食生產5121.1噸,其中小麥2519.4噸,玉米26017噸。

林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累計造林0.4萬畝,其中防護林57畝,經濟林16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4萬株,林木覆蓋率45%。2011年,未央宮街道水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650噸,主要品種有水蜜桃、水晶梨,水蜜桃20噸,水晶梨18噸。

畜牧業

2011年,未央宮街道生豬飼養量0.7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羊飼養量75隻,年末存欄75隻;奶牛飼養量181頭,年末存欄151頭;家禽飼養量1.1萬羽,上市家禽0.6萬羽。2011年,未央宮街道生產肉類698噸,其中豬肉366噸,牛肉73噸,羊肉2.45噸;禽蛋22.4噸,鮮奶104噸;畜牧業總產值0.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大型農業機械20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未央宮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8.2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4.1%。境內擁有工業企業76家,職工215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商業網點4個,職工653人。2011年,未央宮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1億元,比上年增長31.4%;城鄉集貿市場3個,貿易成交額0.7億元。

交通運輸

未央宮街道交通便利,境內主幹道有朱宏路、北二環、西三環、明光路、X108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478人,專任教師38人;小學8所,在校生3997人,專任教師18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102人,專任教師1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976人,專任教師90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31個,會員1000個,其中團體會員1000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1個,演職人員1000人,年演出10場次,觀眾達3000人次;轄區內有文化館1個,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28個,建築面積550平方米,藏書42000餘冊;轄區內有長樂宮博物館1個,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白楊芯子、東馬鼓舞、民間社火等,其中白楊芯子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體育場地23個,體育社團7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0人。每年定期舉辦全民健身月展示活動。城市社區和農村均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4人,2011年,未央宮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630人次。

勞動就業

2011年,未央宮街道新增就業人員1305人,有554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1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6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全年共幫助15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6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未央宮街道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0832人,比上年末增加1121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732元,比上年增加180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1500元,比上年增加110元。

社會福利

2011年,未央宮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1戶,人數355人,支出100.1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235元,比上年增長1.9%;城市醫療救助51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1戶,人數703人,支出68.4萬元,比上年增長3%,月人均81.1元,比上年增長2.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人,支出0.4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人,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1.7%;農村醫療救助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03人次,共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臨時救濟5人次,支出0.8萬元,比上年增長1.6%。2011年,未央宮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8人,緊急轉移安置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70畝,倒塌房屋5間,直接經濟損失8萬元,救災支出5.2萬元,比上年增長9.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萬元,比上年增長25%。社區服務設施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3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5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24張,社區留宿照料床位數24張。

歷史文化

未央宮

未央宮,西漢帝國的大朝正宮,漢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建於漢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劉邦重臣蕭何監造,在秦章台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位於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龍首原上,因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西宮。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成為漢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未央宮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就是在未央宮領取漢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從而拉開了轟轟烈烈的鑿空之旅,展示了位於絲綢之路東端的東方文明發展水平,見證了漢長安城在絲綢之路發展歷程中,兼具時間與空間上的雙重起點價值。未央宮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總面積約5平方千米,亭台樓榭,山水滄池,布列其中,其建築形制深刻影響了後世宮城建築,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宮城建築的基本格局。1961年3月4日,未央宮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未央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

視頻

航拍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