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雅是個一古老的名稱,無論是在吐蕃歷史中,還是在《格薩爾史詩》中,它都占據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木雅舊譯"弭(MI)藥",今天,它既是一個古老部落的稱謂,又是一個地域名稱。[1]

基本信息

在歷史上,"多康六崗"中的木雅熱崗就是指木雅地區,即是現在的青海、甘南、川西北、甘孜地區和昌都地區以及雲南的迪慶地區。這一地域內居住的藏族,被稱之為"木雅娃"。

木雅藏族的來歷至今是一個迷,但學術界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古代党項人與本地土著先民融合繁衍的後裔。木雅藏族最大的特點表現在語言上,這一區域的藏族操一種被稱為"絨格"的木雅語。而木雅語又分為東部方言和西部方言兩個語區。在今甘孜州境內,分布在九龍縣的灣壩鄉和、洪壩鄉操的這種語言的藏族自稱為"本勒",在雅安市石棉縣先鋒藏族鄉和蟹螺藏族鄉的自稱為木涅,他們都屬木雅語東部方言區;而分布在九龍縣的湯古鄉、康定縣的沙德鄉、六巴鄉、普沙絨鄉、朋布西鄉和雅江縣的祝桑鄉操這種語言的藏族自稱為"木雅",屬西部方言區。東部方言區受漢文化和彝文化的影響較大,而西部方言區受藏文化的影響明顯。

我國古代有一少數民族名曰党項,是拓跋氏的後代。十一世紀初其貴族首領割據了夏、銀、綏等十二州(即今天的陝、甘、寧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於公元1032年(即西夏顯道元年)建立大夏。

西夏的國都一開始在鄂爾多斯西南的夏州(統萬城),後來遷到興慶府(銀川)。公元1036年前,西夏就仿照漢文制定了西夏文。西夏王傳十代,到了公元1227年才為成吉思汗所滅。

西夏滅亡後,它的民族文化和文字並未一下子完全消失。元朝時,政府還印刷了許多西夏文的石刻和佛教經文典籍。著名的居庸關元體文字石刻其中就有西夏文。我國南方杭州也存有西夏文的佛經。

明代晚期萬曆年間,還有人能用西夏文將詩文寫在藏文本的經典上。可見西夏文至少延續到十六世紀,距創造文字之時已歷時約五百多年。

西夏文仿照漢字六書--象形、會意、轉注、指事、假借、形聲而創造。孝仁帝時還"慕大漢體風"特立大漢太學,尊孔子為"文室帝"。西夏文中吸收了許多漢族語彙,這同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党項長期一道生產生活密不可分,不僅名詞中有相當多的漢語借用詞,而且在動詞、形容詞中也有許多使用漢語的借用語。

有趣的是,西夏滅亡之後,有一部分西夏人南遷四川、西藏等地區。在今天四川康定的木雅人,國內外學者們認為與西夏有密切關係,他們可能就是西夏党項人的後裔。

強大的蒙古族崛起北方之後,剪滅西夏,使遊牧於河套一帶的西夏党項上人被迫南遷進入四川、西藏一帶的康定地區,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能從語言的產生、融合、消亡中窺見西夏党項族的影子。

中篇小說《以尼瑪神地》與長篇小說《以尼瑪傳說》中就有提到木雅人。[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