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蘭花·池塘水綠風微暖 晏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蘭花·池塘水綠風微暖
圖片來自搜狐網

木蘭花·池塘水綠風微暖這是一首懷舊之作。本詞追憶早年初見美人時的喜悅與歡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悵,在對比中抒發好景不長的人生感慨。詞中以往昔「歌韻琤琮」、「舞腰亂旋」 的歡樂場面與今日「點檢無一半」的淒清境況對比,抒發了強烈的人生無常的傷感之情。詞中所寫景物:池塘、綠水、闌干、香階,均兼關昔今。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時暮,遂使詞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夢之感。全詞以極優美的文辭來流露出詞人關於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悽然感慨。

原文

晏殊〔宋代〕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鈎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譯文

園裡池塘泛着碧波,微風送着輕暖;曾記得在這裡和那位如玉的美人初次相會。宴席上她唱着前後闋重疊的歌詞,歌聲如鳴玉一般。隨後,她隨着入破的急促曲拍,舞動腰肢,紅裙飛旋,使人應接不暇。

如今在這白玉簾鈎和柵門下面,散發着落花余香的台階旁邊,我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覺日已西斜,天色漸晚。當時和我一起欣賞美人歌舞的人們,如今詳查,大多數早已離世。

鑑賞

  這是一首懷舊之作。本詞追憶早年初見美人時的喜悅與歡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悵,在對比中抒發好景不長的人生感慨。詞中以往昔「歌韻琤琮」、「舞腰亂旋」 的歡樂場面與今日「點檢無一半」的淒清境況對比,抒發了強烈的人生無常的傷感之情。詞中所寫景物:池塘、綠水、闌干、香階,均兼關昔今。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時暮,遂使詞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夢之感。全詞以極優美的文辭來流露出詞人關於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悽然感慨。

  最折磨人的感覺,不是痛苦,而是惆悵的情緒;最令人傷感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景色依然,人已天涯雲杳。「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古典的詩意世界,已經遠離現實的生活。只希望那些夢裡飄飛的花瓣,洋洋灑灑地永遠飄落在我的精神世界裡。沉湎在回憶中,感覺人生是孤獨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寂寞的旅行,沒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後。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終將隨着歲月慢慢遠去。雲聚雲散,潮起潮落。再回首,往事卻已隨風而去,了無痕跡,最後,還剩下些許淡淡的憂傷和回憶。

賞析

  此詞以往日之「歌韻琤琮」、「舞腰亂旋」的熱烈場面,對照當日之孤獨寂寞,上下片對比強烈,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出來。全詞採用前後互見的手法,有明寫,有暗示,有詳筆,有略筆,寫得跌宕有致,音調諧婉,意韻深長。

  首句「池塘水綠風微暖」中的「水綠」、「風暖」兩個細節暗示出時令為春天,好風輕吹,池水碧綠。這一句是通過眼觀身受,暗示詞人當時正漫步園中,這眼前景又仿佛過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記得」以下的敘寫。此句將「風」與「水」聯一起,又隱隱形成風吹水動的迷人畫面,同時又由池水的波動暗示着情緒的波動,可謂蘊含豐富。

  「記得」以下詞人寫了一個回憶中春日賞花宴會上歌舞作樂的片斷。首先以詳筆突出了當時宴樂中最生動最關情的場面:「記得玉真初見面。」「玉真」即絕色女子之代稱。緊接着「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寫這位女子歌舞之迷人。這是此詞中膾炙人口的工麗俊語。上下句式音韻完全相同名「重頭」,「重頭」講究迴環與復疊,故「歌韻」尤為動人心弦。唐宋大曲末一大段稱「破」,「入破」即「破」的第一遍。演奏至此時,歌舞並作,以舞為主,節拍急促,故有「舞腰紅亂旋」的描寫。以「響琤琮」寫聽覺感受,以「紅亂旋」寫視覺感受,這一聯寫歌舞情態,雖未著一字評語,卻讚美之意頓出。

  下片第一句「玉鈎闌下香階畔」,點明一個處所,大約是當時歌舞宴樂之地。故此句與上片若斷實聯。「醉後不知斜日晚」,作樂竟日,畢竟到了宴散的時候,這句仍寫當筵情事。同時,黃昏斜日又象徵人生晚景。所以,此句又關當時及往昔,這樣就為最後抒發感慨作了鋪墊。

  張宗橚《詞林紀事》中說:「東坡詩:『樽前點檢幾人非』,與此詞結句同意。往事關心,人生如夢,每讀一遍,不禁惘然。」的確,此詞結句「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留給讀者的回味和思索是深長的。

創作背景

  據考,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赴永興軍(今陝西長安)任職,張先隨其為通判。故晏殊所寫這位歌舞妓,當為張先《醉垂鞭》所寫的「初相見」的那位女子。

簡析

  這首詞寫詞人在池塘舊地回憶往昔初識佳人。開頭兩句與結尾兩句為今日情事,中間四句為憶舊。綠水池塘,微風送暖,牽動詞人對往昔的回憶。當時詞人與玉真初次相見,歌舞之情難禁,掐指細數當時與之一起在這兒賞花行樂的人,如今舊友零落過半,自己唯有借酒消愁。此詞上下兩片形成鮮明對照,以上闋場面之熱烈,反襯下闋之淒情,懷舊之情一覽無遺。全詞感情沉着,情韻杳渺,顯露了詞人博愛的胸襟,亦透露出其對人生無常的傷感。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8-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1]

參考來源

  1. [ 木蘭花·池塘水綠風微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