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偶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偶片在借鑑 傳統木偶戲 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木偶角色形象表現故事情節的美術影片。影片所用木偶的各個活動部分裝有關節。攝製時,首先按照劇情設計出木偶的連貫動作,再將每個動作分解為若干循序漸進的不同姿態,在拍攝現場由人操縱,依次扳動關節,採用逐格攝影的方法拍攝。對可以連續操縱動作的布袋木偶、杖頭木偶和提線木偶,則可用連續攝影的方法拍攝。[1]

[]

片種簡介

木偶片木偶片是 美術電影 的一個片種,它是在借鑑木偶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富於立體感。影片中木偶一般採用木料、石膏、橡膠、塑料、海綿、鋼鐵和銀絲關節器製成,以腳釘定位。隨着科技的發展,出現了用瓷質、金屬材料製成的木偶。拍攝時將一個動作依次分解成若干環節,用逐格拍攝的方法拍攝下來,通過連續放映而還原為活動的形象。進入21世紀依然有比較優秀的木偶動畫,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殭屍新娘》 ,《小雞快跑》,《酷狗寶貝》等等。1939年由萬超塵編劇的中國第一部木偶片《上前線》在中國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功。1947年11月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在東北電影製片廠誕生。1951年8月,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彩色電影木偶片試驗小組,經過2年多反覆試驗,於1953年10月試製成功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從1953年至199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1950~1956)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7~1995)共攝製木偶片136部。上海電視台攝製木偶片1部。

表現形式

是以木偶表現人物形像、戲劇情節和作者構思的影片。木偶形像根據不同的藝術要求,採用木頭或其他材料做成。木偶肢體的關節依靠機械或軟性的銅絲、銀絲等金屬材料而活動自如,操縱者扳動木偶關節,使木偶做出一個個按順序分解的動作,逐格拍攝下來原理與動畫片相同,但動畫片的圖畫是平面的,而木偶片的人物和布景是立體的。木偶的高度一般為20厘米左右,布景是與它相適應的小巧模型,攝影機進行「推、拉、搖、移」逐格拍攝。木偶形像的臉部不能活動,製作木偶時要注意特定的表情刻畫;同時,可以根據人物表情變化的需要,在拍攝中更換各種表情頭(頭部和身體是可以裝拆的)。木偶角色在說話時,嘴巴大都不動,主要靠動作來幫助表達語言情緒。但也有能使嘴巴活動的木偶。製作木偶使用的材料,與影片的藝術風格有密切關係。用木料製作木偶,是一種傳統的基本方法。用石膏和塑料製作木偶(主要是頭像),比用木頭逐個雕刻要節省人工。用粗布包在石膏頭像外面,形式類似布娃娃。捷克的木偶藝術家用玻璃製作木偶和布景。用橡皮泥製作的木偶形像,質地柔軟,人物在活動中可以自由變形,具有其他材料所沒有的優點。1982年,中國試用陶瓷材料制木偶(即瓷雕)。人物動作用姿態不同的許多瓷雕拍攝而成,創造了木偶片一種新形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