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朝陽鎮石井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朝陽鎮石井村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所轄村,位於朝陽鎮北部風光旖旎的九龍江北溪南岸,距漳州市中心10公里,漳廈鐵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東與郭坑鎮九龍江相望,西與朝陽鎮書廳村接壤,南與朝陽鎮登科村相鄰,北與薌城區浦南鎮東坑村相接。全村耕地面積1336畝,現全村人口2848人,778戶,轄3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1]

中文名稱: 石井村

外文名稱: Shijing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區碼: 363008

人 口: 2848人

方 言: 閩南話

車牌代碼: 閩E

歷史人文

內林頭自然村開基祖鄭溶溪於宋開禧二年(1206年),由興化府莆田縣唐太府鄉涵頭遷來此定居繁衍,思泰(始祖曾孫)勒封從仕郎,授南京羽林;蓬洲自然村開基祖郭文進何時何地遷來此不詳;石井自然村開基祖是誰、何時何地遷來此均不詳。

建築景觀

內林自然村宗祠有二:一為「錫爾堂」,建在內林街;一為「種德堂」建在內林頭社;蓬洲自然村家廟有三:廣澤尊王廟、水仙尊王廟、感天尊王廟;石井自然村「許氏宗廟」始建於道光王辰年(1832年)。

物產經濟

農業生產主要種植水稻、甘蔗。改革開放後,村民因地制宜,以種養業為主,發展蔬菜生產、養殖生豬、肉鴿、淡水魚等,其中肉鴿養殖一枝獨秀。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個體企業逐步興起,還有果蔬速凍、蔬菜批轉等。

歷史沿革

明代,陳氏村民從山霞宣美村遷此建居,挖井時遇上岩石,以井取名石井村,村委會仍沿用此名。

明代,居泉州府蔡地鋪二十九都(惠安縣)。民國期間屬惠安縣塗寨區(二區)至1952年屬惠安縣塗寨區,1953年起至1958年9月東嶺區石光鄉、石井鄉,1958年起屬飛躍公社東嶺管理區石井生產大隊,1961年10月東嶺人民公社成立,設石井大隊。1984年10月改為石井村公所後改為村委會至今。

村情概況

石井行政村區域面積約3.3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711戶,人口2912人,外來人口145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1042.8畝。石井村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21.5攝氏度,年降雨量1150.8毫米。下轄:頂石井、中石井、下石井3個自然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

村容村貌

幾年來,通過逐步推行舊村改造,尤其是2007年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以來,村容村貌大大改觀。

全村村路通暢,硬化路面6千米,排水排污4500米,並沿村路實行亮化,綠化工程,全村已架設路燈210盞,植樹700株,方便群眾生產生活之需,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組建一支常年衛生保潔隊伍,建垃圾池(桶)近50個,保持村環境衛生整潔,有一支常年治安巡邏隊伍,設報警電話3個(每個自然村設1個)。實行群防群治確保一方平安、穩定,2007年被評為泉州市寬裕型文明村。

經濟結構

村民從事種植業,工匠作業,小商販,勞務,運輸、建築業等行業,入駐企業有廈門凌峰萬里石材有限公司,新凱峰石木製品工藝公司,峰群石材有限公司,和享電子製品有限公司,協茶服裝廠,泉州江龍貿易有限公司,惠安縣江鑫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惠安縣金英塑膠電子有限公司,惠安縣科利達有限責任公司,惠安縣雄晟石材製品有限公司等獨資企業廠家,社會總產值超億元,村民年人均收入7800元。

域內設施

域內有石井小學、石井幼兒園、石井村衛生所,老年人協會,村文化活動中心健身休閒娛樂場所等企事業單位和文化生活設施。

視頻

朝陽鎮下譚村汛期稻田被淹 相關負責人卻不知情後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