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刺世疾邪賦 |
刺世疾邪賦 |
中文名稱 :刺世疾邪賦 文學家 :趙壹 年 代 :漢代 文學體裁 :賦 |
中文名稱 朝冠
意思 官帽
冠式
進賢冠
梁冠 明代 朝冠,顧名思義是古代官員上朝時戴的官帽。 進賢冠\梁冠 進賢冠是漢民族服飾藝術史上重要的冠式,在漢代已頗流行,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戴進賢冠,魏晉南北朝繼之,在唐宋法服中仍保有重要地位,但其形式也在變化之中,到明朝演變為梁冠。古代禮制講進賢冠,常說它前高7寸,後高3寸,長8寸。這裡的長是指帽梁的長,與前高7寸,後高3寸的帽緣相接,就成為前高后低的斜勢,形成前方突出一個銳角的斜俎形,稱為"展筒"。展筒的兩側和中間是透空的。在西漢,這種冠帽只罩套在頭頂的髮髻上,用帽頍繫於頜下以固定之,戴上之後並不牢固。東漢時期在冠帽下面加平上幘,等於在冠下加了帽座。東漢的進賢冠可說是展筒與介幘結合的冠式。從出土人物雕塑和繪畫資料來看,晉代的進賢冠,冠耳已急劇升高,其高度與展筒的最高點相齊,展筒外廓由原來的〓形變化成Λ形,及至唐代,冠耳逐漸擴大並由尖角形變成圓弧形,而展筒則逐漸降低縮小,把介幘的屋與進賢冠的展筒融成一體,形成一種由顏題、帽屋及帽耳組合的新冠帽,即唐代的平巾幘。
摺疊編輯本段明代梁冠 洪武二十六年定製,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頒詔、開讀、進表、傳制都用梁冠、赤羅衣,青領緣白紗中單,青緣赤羅裳,赤羅蔽膝,赤白二色絹大帶,革帶,佩綬,白襪黑履。以梁冠上的梁數區別品位高低。公冠八梁,侯、伯七梁,都加籠巾貂蟬(貂原來掛貂尾,後以雉尾代替,蟬是金飾)。駙馬七梁不用雉尾。一品七梁,玉帶玉佩具。黃、綠、赤、紫織成雲鳳四色花錦綬,下結青絲網,玉綬環2。二品六梁,革帶,綬環犀,余同一品。三品五梁,金帶,佩玉,黃、綠、赤、紫織成雲鶴花錦綬,下結青絲網,金綬環2。四品四梁,金帶,佩藥玉(即玻璃),余同三品。五品三梁,銀帶鈒(音sà颯)花(即銀質飾有凸紋金花),佩藥玉,黃、綠、赤、紫織成盤雕花錦綬,下結青絲網,銀鍍金綬環2。一至五品都用象牙笏。六、七品二梁,銀帶,佩藥玉,黃、綠、赤織成練雀三色花錦綬,下結青絲網,銀綬環2。御史服獬豸(神羊)。八、九品一梁,烏角(牛角)帶,佩藥玉,黃、綠織成鸂鶒二色花錦綬,下結青絲網,銅綬環2。六品至九品用槐木笏。
摺疊編輯本段清代朝冠 清代官帽與歷代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孔雀翎。翎稱花翎,高級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圓斑),並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只有親王或功勳卓著的大臣才被賞戴。官帽頂子分為三層,上為尖型寶石,中為球型寶珠,下為金屬底座,用所飾的珍珠(東珠)的數目來加區別。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貝勒冠頂裝飾有7顆東珠,貝子的冠頂裝飾有6顆東珠,鎮國公冠頂裝飾有5顆東珠,輔國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頂均裝飾有4顆東珠。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3顆,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2顆,一品官冠頂裝飾有東珠1顆。一品以下不能鑲嵌東珠,改為其他小寶石。 [1]
視頻
視頻名稱
參考資料
- ↑ [外鏈網址 網頁標題],外鏈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