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望謨崖摩

中文名稱:望謨崖摩

拉丁學名:Amoora ouangliensis (Levl.) C. Y. Wu

界屬:植物界、崖摩屬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亞目:原始花被亞綱、芸香亞目

目科:芸香目、楝科

亞科:楝亞科

族:鷓鴣花族米仔蘭亞族

分布區域:產雲南、廣西、貴州。

望謨崖摩(學名:Amoora ouangliensis)為楝科崖摩屬下的一個種

俗名四瓣欏、四瓣米仔蘭、紅羅、沙羅子、曾氏米仔蘭、石山崖摩、鐵欏、雲南崖摩、四瓣崖摩、大葉四瓣崖摩[1]

目錄

信息

種中文名:望謨崖摩

種拉丁名:Amoora ouangliensis (Levl.) C. Y. Wu

科中文名:楝科

科拉丁名:Meliaceae

屬中文名:崖摩屬

屬拉丁名:Amoora

國內分布:產廣西、貴州、雲南等等省區。

海 拔:中海拔

中國植物志:43(3):082[2]

形態特徵

喬木,高3-13米;小枝被蒼白色鱗片。

葉長約50厘米,葉柄和葉軸無毛,有小葉6-8枚;小葉互生或近對生,紙質或革質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0-18厘米,寬5-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一側楔形,另一側渾圓而明顯下延,稍偏科,葉面僅於中脈上有鱗片,背面普遍被鱗片,側脈每邊12-15條,小葉柄長5-8毫米,被鱗片。花未見。

果序長6-10厘米,被鱗片;果橢圓形,長約2.5厘米,頂端急尖,基部漸狹成短柄狀,被鱗片,多皺紋,下部承以展開的宿萼,萼齒4,圓形,稍反卷,被鱗片;果皮木質,干時堅硬,果柄,長1.3厘米,1-3室,種子1-3,圍以完全的肉質假種皮。果期5月和8-10月。[3]

生長環境

生於中海拔山地林中。[4]

分布範圍

產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貴州望謨。[5]

望謨崖摩枝葉的化學成分及其抗炎活性

摘要】:為尋找傳統藥用植物望謨崖摩Amoora ouangliensis中的活性成分,採用色譜分離方法進行化合物分離,並通過波譜數據分析方法鑑定化合物的結構。從望謨崖摩枝葉中分得9個化合物,分別鑑定為cabralealactone(1)、cabraleahydroxylactone(2)、eichlerialactone(3)、金色酰胺醇酯(aurantiamide acetate)(4)、金色酰胺醇(benzenepropanamide)(5)、xylogranatinin(6)、丁香醛(7)、cycloartane-3β,24,25-triol(8)和24(R)-19-cyclolanost-3-one-24,25-diol(9)。在脂多糖誘導的RAW264.7細胞炎症模型中,化合物2~4和9顯示出一定的活性。上述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8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得。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熱帶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大學

基金】:熱帶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的系統評價與普惠健康產品研發(2017XTBG-F02) 中科院對外合作重點項目「一帶一路」民族藥與產業化合作(153631KYSB20160004)

分類號】:R284.1;R285[6]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