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望海潮·秦峰蒼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望海潮·秦峰蒼翠》

作品名稱: 《望海潮·秦峰蒼翠》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秦觀

別稱:淮海居士山抹微雲君

《望海潮·秦峰蒼翠》是北宋文學家、儒客大家秦觀的詩詞。[1]

該詞上片描寫春秋時吳越歷史遺蹟,下片寫漢唐時期文人風韻,讚美了越州的人傑地靈,表達了作者人世滄桑的傷感。該詞語言精練,風格蒼涼,用典較多,在淮海詞中為別調。

此詞作於神宗元豐二年(1079)夏秋之間。是年秦觀往越州探視祖父承議公和叔父秦定,這首詞即是受到自稱"蓬萊東道主"的會稽(古縣名,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守程公辟的殷勤招待時所作。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秦望山青綠秀麗,若耶溪清涼幽雅,在千岩萬壑中爭相流淌。女牆是用鴛鴦瓦蓋成的,城牆上列有手執畫戟的士兵,而蓬萊則勢如飛燕,高達"三休"。看到那遠在天際的一葉扁舟,使我想起了同范蠡浪跡太湖的西施,當年的姑蘇台已荒蕪不堪,西施的故里苧蘿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許寂寞惆悵的感覺。

誰人看史書看得傷了神,總是感嘆青春易失,歡娛難久呢?我能不能像梅福、王羲之一樣,留名青史?不過倒不如學那"四明狂客"賀知章,不為名利所累,在鏡湖旁從容自得,逍遙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貴功祿都換成美酒,在這塊遠離塵世的水濱地盡情享樂。

文學賞析

全詩通過排比大量的景物與典故,描繪並讚美了了越州山川人文之美,同時也表達自己對古聖先賢的敬仰之情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該詞的開篇就從越州的山水落筆,先選取最典型的"秦峰""耶溪"兩個意象,以"蒼翠"寫其色澤之濃重,以"瀟灑"寫其種韻之飛動,兩相對比,靈氣十足。接下來"千輔萬壑爭流"'句則把視角推向更高遠處,描繪了氣魄極大的山水圖景。"鴛瓦"二句依然是寫宏大的遠景,不過對象從自然景色轉到了人文建築。這兩句選取的景物很有歷史的滄桑感,為下文的懷古做好準備。"蓬萊燕閣"一句點明了作者所在的地點,也是剛才諸多景物的觀察點。"三休"用了楚王待客章華台的典故,不僅寫出蓬萊閣之高峻,而且襯托出它所具有的深遠歷史積澱。蓬萊閣同時也是越州歷史的見證。因此"天際"以下雖仍寫蓬萊閣上所見景色,然重心則轉入懷古。"泛五湖煙月"以下四句都是融化西施的典故,抒發作者對蒼茫歷史的感慨。西施本為越州浣紗女,被越王發現送入吳宮,成為吳越鬥爭的棋子,最終導致吳國被越國所滅。西施作為政治的犧牲品,只有在傳說中才與范蠡一起歸隱,得到平靜的幸福。當年吳越的龍爭虎鬥,到秦觀之時都已如夢般遙遠,只有那長滿荒草的姑蘇台,幽冷的苧蘿山,依然讓人記起這段歷史,令人感懷、傷情。

下片脫離了眼前實景的捕寫,進入對與越州有關的眾多先賢的回憶。其重心則是抒發作者對歲月流逝的惋惜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首句"何人覽古凝眸"憑空發問,是下片全部感情的起點。作者站在蓬萊閣上"覽古凝眸",用一個"悵"字引出下面感慨的內容:"朱顏易失,翠被難留"是嘆息年華老去、容顏衰敗,一切所謂的富貴榮華,都像煙雲一樣在歷史的洪流中消散;唯有"梅市舊書,蘭亭古墨"這些由品德高尚之士留下的遺蹟,還"依稀風韻生秋",依然被人們所記憶,所懷念。這兩個對比雖然只是鋪排典故,但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慨與內心取捨。詞人站在蓬萊閣上極目遠眺,懷古思今,明白了一切功名富貴、形體容貌都是外在的虛無,唯有高尚的品德、傑出的著作,才能被後人懷念。"狂客鑑湖頭"一句又借用賀知章的典故表明了作者的心跡,既不羨慕當時的榮華富貴,也不羨慕"梅市""蘭亭"的身後虛名,而是希望能夠像四明狂客賀知章那樣,隱居在"百年台沼"中"終日夷猶","金龜換酒"與一知己"相與醉滄洲"。

這雖是秦觀臨宴佐歡的作品,但卻寫得非常深沉。詞中描繪了大量的自然景物與人文景觀,使用了大量的越州典故,初看之下讓人眼花繚亂,但細細品來卻貼切工整,蘊涵幽深。

作者簡介

秦觀[2](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軍武寧鄉左廂里(今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少游村)人。妻子為徐文美。北宋婉約派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儒客大家,學者稱為淮海居士。

少從蘇軾游,以詩見賞於王安石。元豐八年(1085)進士。元佑初,因蘇軾薦,任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紹聖元年(1094),坐元佑黨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蘇軾,增損《實錄》",貶監處州酒稅。繼迭遭貶謫,編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復命為宣德郎,放還橫州,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

作為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秦觀一生仕途坎坷。秦觀善詩賦策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士"。尤工詞,為北宋婉約派重要作家。 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長於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於世。著作有《淮海詞》三卷100多首,宋詩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著有《淮海集》40卷、《勸善錄》、《逆旅集》等。

秦少游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在談到秦少游時,習慣上總是把他與婉約詞聯繫在一起,卻較少提及他的詩,更少論及他的文。當然,評論一個作家的藝術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數量而不看質量,有的作家存世雖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響巨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是無可撼動的。儘管如此,要歷史而客觀地評價秦少游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如果只論其詞,而不論其詩其文,尤其是不論其策論,不僅有失偏頗,而且也評不出一個完整的秦少游。

秦少游的策論立論高遠、說理透徹、章法嚴緊、文筆犀利,有一種特有的藝術張力,"辭華而氣古,事備而意高"。

視頻

秦觀,人生比詩詞憂鬱

婉約詞大家柳永秦觀1-講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