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望岳(唐代杜甫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望岳(唐代杜甫詩作)

杜甫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望岳》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寫於北游齊、趙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詩中通過描繪泰山,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的雄心,以及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作品原文

望岳(1)

岱宗(2)夫(3)如何(4),齊魯(5)青(6)未了(7)(8)。

造化(9)鍾(10)神秀(11),陰陽(12)割(13)昏曉(14)。

盪胸(15)生曾(層)(16)雲,決(17)眥(zì)(18)入(19)歸鳥。

會當(20)凌(21)絕頂,一覽眾山小(22)。

字詞注釋

詞語注釋

(1)岳:此指東嶽泰山,泰山為五嶽之首,其餘四岳為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其中,泰山以其雄偉壯觀而聞名於世,為五大名山之一。古時是「天」的象徵。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五嶽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裡指對泰山的尊稱。

(3)夫:讀「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疑問語氣。

(4)如何:怎麼樣。

(5)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即山東地區。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後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

(6)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

(7)未了:不盡,不斷。

(8)青未了:指鬱鬱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9)造化:大自然。

(10)鍾:聚集。

(11)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

(12)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裡指泰山的南北。

(13)割:分。誇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14)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15)盪胸:心胸搖盪。

(16)曾:通「層」,重疊。

滌盪胸襟

(17)決:裂開。

(18)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於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

(19)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20)會當:終當,定要。

(21)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

(22)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作品譯文

泰山到底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色都匯聚於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為一明一暗兩部分。

冉冉升起的雲霞蕩滌我的心靈,睜大眼睛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開一樣。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kàn]那眾山,而眾山在我眼中是多麼的渺小。

改寫短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麼宏偉壯麗!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山東大地。大自然給你的偏愛,使你集中了魄力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漾,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餘。

英文翻譯

A VIEWOF TAISHAN

What shall I say of the Great Peak?

The ancient dukedoms are everywhere green,

Inspired and stirred by the breath of creation,

With the Twin Forces balancing day and night.

...I bare my breast toward opening clouds,

I strain my sight after birds flying home.

When shall I reach the top and hold,

All mountains in a single glance?

創作背景

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於是北游齊魯。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寫泰山的詩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齊魯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數千里,可謂雄闊。其結句尤其精妙,氣勢不凡,意境遼遠,將詩人的抱負和理想都含蘊其中。全詩開闊明朗,情調健康。

這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寫於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齊趙時,

此詩被後人刻石為碑立於泰山。

浦評:杜子心胸氣魄,於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

這一首是望東嶽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此詩即寫於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泰山名氣很大,文化內涵很深,歷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臨遊覽,留下了眾多賦詩題詞。但自從杜甫《望岳》詩面世後,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詩石刻共有四處,摘其詩句者更有多處,此詩的知名度可見一斑。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