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朗格懷表與德國歌劇藝術的不解之緣

朗格懷表與德國歌劇藝術的不解之緣威廉·理查德·瓦格納於1813年5月22日出生在薩克森王國的萊比錫。他早年喪父,跟隨改嫁的母親遷居德累斯頓。繼父路德維希·蓋耶多才多藝,對瓦格納的藝術啟蒙起到重要作用。年輕的瓦格納既酷愛音樂,又醉心於文學,他的藝術修養是多方面的:貝多芬、莫扎特的音樂以及莎士比亞、歌德的作品都伴隨了他的成長。[1]

走向成熟的劇作家瓦格納具有宏偉的氣魄和強烈的革命精神。他的作品不止是單純的音樂,其內容複雜深刻,蘊藏着豐富的哲學內涵,詮釋了德意志精神,其重要性遠超藝術範疇。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皇帝威廉一世以及威廉二世等德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皆為其歌劇藝術的擁躉,事實上瓦格納的作品對巴伐利亞王國,第二帝國以及第三帝國的命運都間接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目錄

朗格制錶王朝的建立

與瓦格納同時期誕生於薩克森王國的還有開創了朗格制錶王朝的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朗格於1815年出生於德累斯頓,在這裡他成為薩克森王國宮廷制表師古特凱斯的學徒。1842年巴黎遊學歸來後,朗格協助師傅兼岳父古特凱斯共同為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建造了著名的五分鐘數字鐘。瓦格納的兩部早期歌劇《黎恩濟》和《漂泊的荷蘭人》分別於1842年和1843年在森帕歌劇院首演,直到今天,瓦格納、韋伯、布魯特納、理查·施特勞斯等大師們的作品依然經常在這座雙孔顯示的時鐘下上演。

1994年10月24日,朗格攜新時期的第一批腕錶作品重返表壇,其中的LANGE 1腕錶已經成為朗格品牌的標誌。LANGE 1腕錶上最引人注目的大日曆窗,它有普通腕錶的3倍之大,令日期顯示一目了然。朗格大日曆是森帕歌劇院五分鐘數字鐘的詮釋,代表了朗格制表的歷史傳承。

LANGE 1腕錶

朗格的「瓦格納懷表」於1878年為巴伐利亞「童話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定製,以琺瑯彩繪描述了瓦格納畢生最輝煌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場景。路德維希二世非常崇拜瓦格納,正是他的傾囊資助,才令《尼伯龍根的指環》這部巨製得以誕生。後來路德維希二世將懷表贈送給他十分喜愛的男高音海因里希·福格爾,後者曾多次在這部系列歌劇中扮演主要角色。「瓦格納懷表」也代表了朗格頂峰時期的制表藝術,當時朗格家族的第二代理查·朗格和艾米·朗格已經將家族制表事業推向全盛。[2]

今天我們可以在《朗格——來自薩克森的精美鐘錶》一書中詳細領略這枚精美的朗格懷表,並從栩栩如生的畫面中找到《尼伯龍根的指環》所對應的場景,這其中就包括《齊格弗里德》中的如下情景:齊格弗里德穿越火焰來到女武神布倫希爾德的沉睡之地,他喚醒布倫希爾德並與她立下永遠相愛的誓言。

尼伯龍根的指環》於1876年在拜羅伊特音樂節劇院首演,由《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和《眾神的黃昏》四個部分組成,是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部歌劇。9月22日,中國國家大劇院上演該劇的第三部《齊格弗里德》,朗格特邀北京媒體前往觀看,令大家有機會近距離領略德國深厚的藝術傳統,了解朗格的歷史與德意志命運的密切連接。

關於朗格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Lange)於1845年創立自己的制表廠時,同時亦為薩克森的制表業奠下基石。他所製作的精準懷表依然備受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所追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朗格的百年基業遭遇東德政權的充公沒收。創辦人的曾孫瓦爾特·朗格(Walter Lange)把握機遇,於1990年開始朗格復興之路。時至今日,朗格每年僅出品數千枚代表最高質量的金質或鉑金950腕錶。全部搭載由人手精心修飾並組裝的獨家機芯。在20年內,朗格研發出49款表廠自製機芯,雄踞世界高級腕錶品牌的領導地位。品牌成果豐碩,推出了不同的創新計時工具,如在一般腕錶中配備首款大日曆顯示的LANGE 1,以及具有清晰易讀、精準跳字裝置的LANGE ZEITWERK。而這兩款腕錶亦已成為朗格的標誌表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