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朔州市朔城區馬邑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朔州市朔城區馬邑博物館馬邑博物館是國家三級地方綜合類博物館,位於朔州市朔城區崇福廣場西側。馬邑博物館共展出自遠古白堊紀時期至上世紀40年代的745件珍貴文物,其中包含有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塔剎等國家一級文物20件,國家二、三級文物189件。採用全木結構仿古建築,呈遼金建築風格,其造型古樸雄偉,與崇福廣場大戲台、鄂國公尉遲廟構成朔城區三大古建築群落。馬邑博物館共分序廳、造像廳、字畫廳、陶瓷[1]廳、青銅廳、石刻廳、雜項廳7大展廳。

展廳

馬邑博物館共分序廳、造像廳、字畫廳、陶瓷廳、青銅廳、石刻廳、雜項廳7大展廳。

字畫廳是該館的第三展廳,重點展出了清代四狀元陸潤庠、王仁堪、曹鴻勛、黃思永的書法。其中陸潤庠的書法作品是一對水墨紙本行書七言聯,筆墨方正光潔,意近歐陽詢之神韻,而最為驚絕的是曹鴻勛書寫的十二屏條為金黃色絹本,五色織錦邊,裝裱縝密,筆法圓潤秀麗,端莊凝練,是楷書中的精品。而與四位狀元的書法作品交相輝映的,是清代數位探花榜眼的書畫作品。

在第四展廳陶瓷廳里,有一件明代定窯燒制的法華瓷塑,平底的白釉印花盤,淺腹微曲,胎質細膩堅緻,盤心印牡丹花卉紋,光彩奪目,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第五展廳是青銅廳,裡邊呈放着西漢時期的彩繪銅雁魚燈的複製品(真品在故宮博物館)。彩繪銅雁魚燈高53厘米,1985年出土於朔縣趙十八莊,銅製燈體上遍施黑、白、紅、綠彩色紋飾,而且燈盤、燈罩可轉動開合以擋風和調節光照度、光照方向。此外,燈的魚身、雁頸和雁體中空相通,還可將煙塵吸入雁的肚裡讓水溶解,淨化空氣,各部分還可拆卸,便於清洗。

石刻廳是第六展廳,兩件一米多高的經幢記載了遼代朔州地區佛教密宗的發展狀況,而一通高180厘米、寬93厘米、厚18厘米的遼乾統七年杭芳園石碑,則詳細記載了遼代元帥吳相施宅的規模盛況及後改為棲靈寺之事。石碑碑文為行楷書體,書法貌豐骨勁,氣韻深沉,約1100餘字。這個石碑原來立在朔城區西影村東南的棲靈寺內,明洪武三年移作朔州北城門石額。1972年夏天,朔縣北城門石額跌落,斷成兩截,人們運回崇福寺。

最後一個展廳雜項廳里陳列的一門竹節形大鐵炮是上世紀80年代人們在明長城腳下挖出來的。大鐵炮口徑大於底徑,口沿下鑄有「萬曆二十二年吉日」的字樣,炮體一側鑄有「神池堡中路」銘文。 該廳還陳列着一把高逾兩米的大鐵刀,刀與柄均為鐵鑄,據研究是明代習練武功和武科舉考試用刀,民間還有傳聞說該刀是尉遲敬德年輕時習練武功時用過的。

所獲榮譽

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組織專家備案覆核,國家文物局認定馬邑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

馬邑博物館還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視頻

朔州市朔城區馬邑博物館 相關視頻

文明守望 馬邑博物館
從小看大:我們的孩子們參觀了朔州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