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關華山的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山的傳說

來自網絡的圖片

有關華山的傳說華山之名最早出現於《山海經》和《禹貢》中,即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華山」之名。華山被稱為「西嶽」與東嶽泰山並稱,最早見於《爾雅·釋山》一書。西嶽這一稱呼據說是因平王東遷,華山在東周王國之西,故稱「西嶽」。華山是中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華山上流傳着不少傳說故事,下面一起來看看有關華山的傳說。[1]

1.巨靈劈山

太華山和少華山,本來是一座山,它正對着黃河,黃河水經過它時只能繞道而流。黃河之神巨靈,用手劈開山頂,用腳蹬開山麓,使這座山平分成兩座,用來便利黃河的流動。華山上河神手印的手指、手掌的形狀都還留着;巨靈的腳印在首陽山下,仍然保存着。張衡《西京賦》所云:「巨靈啊力大氣壯,高山上有他的手掌,他的腳印留在遠方,他劈山開路;為使那彎曲的黃河直流奔放」,就是指的這件事。


2.觀棋爛柯

相傳,華陰王道村有一樵夫名叫王柯,一日上山砍柴,來到「空靈峰」,見幾個人圍在一起下棋說天道地,聽起來怪有意思,他又是一個棋迷,便一旁觀戰,竟忘記了砍柴,但見周圍樹葉一會兒落了,一會兒又綠了,不知道是什麼緣故,等他想起回家時去拿挑擔,找不見了。去尋斧子,只剩下一個生了厚銹的斧頭,根本無法再用了。回到村里,他一個人也不認識,連自己的孩子,也無人知曉。枉到村內跑了一次,他只好返回華山修道,後來,人們就將此村叫「枉到樹」,現稱「王道村」。

3.五龍潭

五龍潭在今華山門北五龍橋下。由谷中澗水沖積而成。潭深約2米,水面面積約20餘平方米,水色清澈碧亮,味道甘甜清涼。民間傳說潭中潛居着五條五色巨龍,五龍常化為五位老人到武當山聽陳摶講解易學。因為陳摶才華橫溢,氣度不凡,五龍便有意指點迷津,言武當山不是陳摶的棲居之地,陳摶修成正果的地方是華山。陳摶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點,收拾行裝,準備隨五位老人到華山來,其中一位老人讓陳摶閉上眼睛,負在自己背上,陳摶便有了騰雲駕霧的感覺,待睜開眼睛,已到了華山,民間傳說陳摶一覺能睡上八百年的蜇伏法,就是得於五龍真傳。

原潭側岩石上建有廟宇叫五龍宮,宮內供有五位龍君,文化革命前殘垣還在,「文革」後徹底毀廢。由于山洪原因,潭逐漸被碎石填塞,今已不復存在。唯潭上的五龍橋及橋頭上的大型五龍彩色壁畫依然向遊人訴說着五龍潭美麗的傳說。橋欄鐫刻的「五龍橋」三字是當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喬木所書。

4.吹簫引鳳

相傳春秋時,秦穆公有一個女兒,名叫弄玉,姿容絕世,聰明無比,喜好音律,善於吹笙。她吹起玉笙來,聲如鳳凰啼鳴。秦穆公在宮內築鳳樓讓她居住,樓前築有高台,名叫鳳台。秦穆公想為女兒擇婿,弄玉發誓說:「必須選擇一個善於吹笙的人。」穆公派人四處尋訪善於吹笙的人,都不能如願。一天,弄玉夢見一個美男子說:「我是太華山(即華山)的主人,上帝命我與你締結姻緣。」並以玉笙為之吹奏《華山吟》第一弄。弄玉遂將夢中情景告訴穆公,穆公遂派大臣孟明到華山尋訪。

孟明在華山找到一位擅長吹簫的人,名叫蕭史,同載而歸。孟明引蕭史拜見穆公,穆公讓他吹奏。蕭史奏第一曲,清風習習而來;奏第二曲,彩雲四合;奏第三曲,見白鶴成對,翔舞於空中,孔雀數雙,棲集於林際,一時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穆公遂將女兒弄玉嫁給他,夫妻和睦,恩愛甚篤。

蕭史教弄玉吹簫,學會《來鳳之曲》。有天晚上,夫婦在月下吹簫,竟有紫鳳飛來聚於鳳台之左,赤龍飛來盤踞鳳台之右。蕭史說:「我本是天上神仙,上帝看人間史籍散亂,命我下凡整理。……周人以我有功於史,就稱我為蕭史,到今天,我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海桑田。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與你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成就了這段姻緣。然而我不能久住人間,今龍鳳來迎,可就此離去。」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台翔雲而去。就在這天夜晚,有人於太華山聽到了鳳鳴的聲音。為紀念蕭史弄玉,後人在華山明星崖修建了「引鳳亭」,在山峰上修建了玉女祠。這段奇事,《東周列國志》上有「弄玉吹蕭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的詳細記載。

吹簫引鳳,隨鳳而去,達到仙境,後世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吟詩作賦歌誦這段佳話。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樂府詩《鳳台曲》:嘗聞秦帝女,傳得鳳凰聲。是日逢仙子,當時別有情。人吹彩簫去,天借綠雲迎。曲在身不返,空餘弄玉名。

5.公主修道隱塵亂

漢元帝劉奭的女兒南陽公主嫁王咸為妻,時外戚王莽執掌朝政大權,公主見國危勢亂,勸王咸獨善其身,遠離塵囂,以避離亂之苦,王咸執意不肯,公主便獨自離開宮廷,來到華山白雲峰隱居修行,一年後修煉成真,便駕鶴乘雲而去。王咸在明爭暗鬥的朝廷里吃盡苦頭,這才想起公主的忠告,便來華山尋找公主,在樵夫的指點下,於白雲峰北嶺頭上找到公主繡花鞋,俯身去撿,鞋已化為石,於是人們就把公主遺鞋的地方叫駕鶴嶺,把白雲峰稱公主峰。

6.白龍潭白龍瀑

入方山峪內10里處,危崖對峙,澗水下奔而成瀑,名「白龍瀑」,流水積而成潭,名「白龍潭」。潭廣20平方米,潭側崖上留有古代棧道石窩,當地人謂之「石梯子」。

沿石梯而上,可見崖上有白色石紋,蜿蜒着龍騰之象,意態生動。崖側有小廟一座,門額鑿刻「白龍廟」三字。據蒲松齡《聊齋志異》附錄記述,華山池中有小龍五百條,且有竊逃之事。此白龍遠離華山主峰,相傳為竊逃者之一。

7.無根樹

在中峰玉女祠南,龜石上有石砌洞龕一座,其頂雖無土無水,然獨生一松,樹幹扭曲多姿,遊人覓其周遭,均不見根生何處,故謂之「無根樹」。昔視作神物,為其焚香者頗眾,以求獲福。唐顧況有詩云:「遙知玉女窗前樹,不是仙人不得攀。」此樹枯死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今僅存枯樹,然其態猶可一賞。

8.雷神洞

在大上方桃石之下,為西元門裡一洞狀石隙,形如豎井,洞壁有時刻以志其位置。昔時井口置有鐵蓋,覆之,則大上方路絕。其狀類華山著名險道千尺幢,而險狀又過之。上出洞口需手挽葛藤,足登木梯。出洞頓感豁然,即達大上方天地。

9.神林

華山之樹木,自古禁止採伐,為警戒世人,故稱之「神林」。王處一《西嶽華山志》稱:「犯者立禍於身。」傳說山之西南隅有一林,全為侵天松檜,為華山神遊宴之處,名黑山林,凡進林竊采者,火燒虎食,莫不喪生。華山又有神姑林,在黃甫峪內東側,林內有姑姑廟,傳說是華岳神母親居住之地。廟周林木合圍,松檜數萬根,禁人樵採。

10.紫柏

在華山主峰,史多有載。王處一《西嶽華山志》記述:「岳頂東北峰上有紫柏,葉際碧露,以五月五日油囊接之,食者可作地仙。」《華山經》載:「其東北有柏.葉紫而枝衢,含露如滴,可以醫瞢。」《續齊諧記》記述,弘農有名鄧紹者,每年八月初一人華山採藥,遇見一童子手持五彩錦囊接盛柏葉上露珠,而那露珠竟像珍珠一樣,被裝在彩囊里。鄧紹問童子采此何為,童子回答說,赤松子先生用以明目,說罷便失所在。據說華陰古時有八月做眼明袋送親友的風俗。即緣於此傳說:《化源記》亦記述:「田鸞人華山求仙,見黃冠,指柏葉曰:『此長生藥也。』」今樹已不存。[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