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些人為何在升遷途中犯事?曾國藩的為官經驗,兩個字可絕處逢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些人為何在升遷途中犯事?曾國藩的為官經驗,兩個字可絕處

有些人為何在升遷途中犯事?曾國藩的為官經驗,兩個字可絕處逢生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官場有官場上的文化,如果不懂官場文化,不要說獲得持續升遷,就是要想保住頭上的烏紗帽,也要十分謹慎。

如果細心觀察官場上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我們會發現,有些人能力很強,也不愛錢財,卻往往在升遷途中犯事,和升遷失之交臂,可有一類人雖然平時沉默寡言,也沒有八面玲瓏的交際,卻總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在危急關頭力挽狂瀾,獲得意外升遷。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要麼是他有後台,要麼是他有大把大把的銀子。而晚清名臣曾國藩早年在京城為官的時候,這兩樣東西他都不具備,可他為何總能在危急關頭獲得升遷呢?

曾國藩的為官經驗,兩個字可絕處逢生,即:布局。下面,我們通過曾國藩在官場上的真實案例,一一講解這兩個字的微妙之處。

為官時,目光要長遠

曾國藩在禮部侍郎的位置上時,就開始考慮自己未來的前途了。

當時的道光皇帝年老體衰,加上常年操勞,身體每況愈下,讓每個朝中的大臣都人心惶惶。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道光皇帝駕崩,新皇帝即位後,自然會對朝中老臣來一次大調理,換上他的心腹之人。

可誰才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呢?由於當時沒有立太子,這成了皇宮中最為機密的事情,除了道光皇帝本人外,外人一概不知。

況且,曾國藩為官謹慎,害怕捲入儲君之爭的宮斗中,也從來不去打聽,也不敢打聽。

但目光長遠的曾國藩還是從一些細微的變化中,發現了端倪。其中,有兩個人物引起了他的關注

一個是軍機大臣、首輔大臣穆彰阿。穆彰阿作為曾國藩的恩師,他早年的升遷得到其大力提拔,可隨着曾國藩官職越做越大後,他發現,穆彰阿喜歡結黨營私,廣結黨羽,在很多關鍵位置上,安插了大量心腹。

另外,曾國藩還發現,在道光皇帝晚年的時候,穆彰阿雖然獨攬朝政,可皇上對他並不信任,其提出的很多施政舉措都被駁回。弄的穆彰阿顏面盡失,開始牢騷滿腹,大有不把皇帝放在眼中的想法。

這是一個危險的人物,熟悉官場文化的曾國藩推斷,如果道光皇帝駕崩,新的繼位者在調整朝中大臣的時候,首當其衝就要換掉他了。

為此,曾國藩開始遠離穆彰阿,兩人的政見在朝中甚至水火不容。有好幾次,穆彰阿都想置曾國藩於死地,可無奈小心謹慎的曾國藩讓他無法找到打擊機會。

另外一個人物就是御前侍衛、散秩大臣肅順。此人是真正的皇親國戚,掌管着朝廷的禁衛軍,權力本就很大,可曾國藩發現,肅順不僅負責朝廷的安危,還出任了御前大臣署領侍衛內大臣,已經開始從幕後走到了前台,參與朝政了。

朝中這些顯赫人物的職位變化,讓曾國藩發覺到,道光皇帝已經開始為他的繼承者鋪設道路了。因為只要朝中的禁衛軍掌握在自己人手中,無論誰發動宮廷政變,都無異於以卵擊石。

曾國藩雖然和肅順來往並不密切,但由於曾國藩每次外出辦事,都得到其派侍衛隨行保護,而且很多奏摺也是通過肅順之手,轉遞到皇上手中,因此,無形之中,兩人已經形成了一個聯盟。

曾國藩的布局是正確的。果然,道光皇帝駕崩,咸豐皇帝繼位後,就開始對穆彰阿曾經推薦的人才進行無情打壓,很多人不是被革職,就是被納令回家養老。


可咸豐皇帝對曾國藩並不了解,只知道他是穆彰阿門下的首席弟子,為穆黨人物,也決定要將他掃出朝廷。

而曾國藩決定利用咸豐皇帝的心理,不僅要保住自己頭上的烏紗帽,還決定再次獲得升遷機會。那麼,曾國藩是如何做的呢?

布局要避免自投羅網

曾國藩後來在總結自己的為官之道時,也認為為官要善於布局,可如果方法不當,就無異於自投羅網,給自己的升遷帶來安全隱患。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清末漢族地主武裝湘軍的首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