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秘境(林海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月光·秘境是中國當代作家林海燕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月光·秘境
傍晚,沿着江濱公園木棧道行走,這一條沿江的棧道,無論春夏秋冬,總是樹木蔥蘢、鳥兒歡暢,旁邊有小亭供休息。
音樂在耳邊響着,約翰﹒施特勞斯的《檸檬花盛開的地方》,此曲的確有一種沁人心脾的「味道」,管弦樂描摹出檸檬花開的盛況。從木棧道慢慢行走,盛開的檸檬花是主景,背景是昏黃遠山和一片濃密相思林,以及其它的諸多生野花木。與一曲《月光》相呼應,於是,畫面就此形成:
不妨想像那種畫面。頂頂美好的畫面。
二
記得,在江濱公園的不遠處,另有一處帶湖的小公園,一處微型公園,公園內有一面青湖,那兒花木眾多:白玉蘭、月季、羊蹄甲、木槿、迎春、杜鵑、桃花、萱草、薔薇。公園外有一條路,通向某些小鎮,其中一個叫長龍,長龍鎮上有高高的爐峰山,爐峰山雲霧繚繞,盛產長龍綠茶,爐峰山,有着適合茶樹生長的土壤。
有時,也會在那名為「濂湖」的微型公園漫走,公園裡有一家安靜的咖啡屋,倚山臨湖,花木掩映,環境甚是幽雅,有時會在去這家咖啡屋點一杯咖啡或一壺茉莉花茶。
可以於咖啡的苦香或茉莉花茶的清香中開始另一種漫遊:詩歌王國的漫遊。
夏日的某個午後,我開始漫遊屈原的詩歌世界:從《九歌》至《離騷》,從《九章》至《天問》。讀至《桔頌》一首,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詠物詩,這歷經歲月洗禮依舊散發魅力的詩作,仿佛之後無論有多少關於桔樹的詩詞曲賦,卻總難以找到與之媲美的,這真如同謎題般不可思議。想那《桔頌》中生野桔樹,必定和那爐峰山之茶樹一下,也產於那充滿原始生命氣息的山野中,堅韌狂野,散發植物與泥土混和的清香,那清峻優美的《桔頌》及《九歌》、《離騷》、《天問》等「楚辭」體的絕世作品,應當是因為紮根在古老的楚國土壤里才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屈原,楚國的「月光」。
沿着這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尋找到這一枚楚國的月亮。
三
年華悄然流逝,不妨繼續跟在時光後面漫遊。
江濱公園裡儼然是一個花木世界:三角梅、象牙花、繡球、黃金菊、扶桑、波斯菊、虞美人、散尾葵,種種,不一而足。有一段時間,竟種上了白色彼岸花。它有絲狀的花瓣,亮白色澤,有一種讓人驚駭的霸道與突兀,有一種不懼世俗的坦然與自若。
美麗的彼岸花,一幅天成畫作,是「彼岸的月光。」
公園的向日葵,開着金黃的花朵,向日葵,一種尋常可見的草本植物,然而,它讓我想到梵高名作《向日葵》,同時也想到電影《梵高之眼》。
《梵高之眼》講的是梵高在聖雷米的故事。這個期間梵高的畫作有《白玫瑰》、《橄欖樹林》、《晚空中的松樹》和《自畫像》等。梵高的作品,或激越癲狂,或神秘幽美。傳達對自然與生命的熱愛,充滿鮮活熱切的生命張力。閱讀史蒂芬?1?1奈菲所著《梵高傳》,這個利用弟弟提奧的錢揮霍無度、認為自己理所當然要接受資助的傢伙,是一個孤獨、絕望與熱忱相交織的人,他的躁狂與熱忱給人精神病發作前奏的感覺。以如此狂亂的態度面對生活,註定孤獨,不與世俗相容,以如此激越的情感投入藝術創作加上天賦與勤勉,他的作品最終讓觀者動容。梵高以短暫的繪畫生涯留下大量傑出的藝術作品,這個利用藝術與世界對話的荷蘭畫家,他是一枚色彩濃烈、情緒不安的月亮。
相對梵高,莫奈在我心中顯得更為理性平和,紀錄片《熱戀莫奈》呈現一個桀驁不馴但又溫文入世、充滿生命張力的畫家形象,在吉維尼花園,莫奈畫着一池睡蓮,一幅又一幅,是寧靜卻桀驁的灰紫月亮,於我而言,那些畫面可以傳達出幽雅的意境以及和梵高作品一樣鮮活熱切的生命張力。
梵高之眼,莫奈之蓮,亦是彼岸的月光。隱匿的時光之下,清穠的鳶尾,清奇的藍睡蓮,足夠徜徘其間,流連四季。
從江濱公園另一個入口進入,它遠離我日常所走的那一個路段,臨着柏油馬路,隔了一個綠化帶,走進去,花木繁茂,人工種植的與野生的草木各據一方,彼此侵纏或互不干擾,我所識的樹種有:木棉、相思木、海棠、紫葳,草坪上長了數種野草,有芒草與鐵蕨,有我不認識的,有一種開着淡紫碎花的草本植物。
一枚青綠月亮,色彩鮮艷,十分魅惑,分外明耀。王希孟,那生長於宋代的天才繪畫少年,隱於青綠月光的背面,容顏不老,狂傲不減。
從此時穿越至宋代,邂逅一幅青綠山水畫:《千里江山畫》
它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年的巔峰之作,亦是一個朝代畫壇的傑出作品。唯獨屬於宋代的鬼魅畫作。青綠的色彩昭顯出無以倫比的清貴與秀逸,與黑白水墨畫的淺淡不同,它穠麗的青綠色澤描繪着山水畫的幽遠與鮮亮,也描繪了一個王朝的別致與艷麗,及它曾經有過的輝煌與巔峰。
《千里江山畫》,宋代之「月光」。
四
風吹過,遠處的群山更顯寂靜和渾然,一群黑色螞蟻爬過木棧道,這二維視界的生物,於它們而言,或許人類只是一個平面圖形。倘若它們具備三維視覺,就能看到人類的立體形象,人類王國對於它們而言,會如同《格列佛遊記》當中的「巨人國」一般吧。
不經意嗅到盛夏的味道。那株烏桕樹的葉子越長越多,也更加濃密,色澤加深,一樹的青綠,枝葉繁茂,淡綠的花穗長長的,垂於葉子之間,各種灌木葉子深青,各色花兒競相開放:紫葳、三角梅、油桐、野薔薇,還有一株高大的開着淡紫碎花的不知名樹種,引來許多蝴蝶繞花飛舞,每天花瓣都落滿木棧道。
偶爾抬眼一看,路上有淺淺的白色花瓣,拐彎處一株合歡,正開着紅艷艷的花朵,十分顯眼。卻是美麗的紅色合歡花。再低頭,鮮紅的野莓果點綴着一片綠草萋萋,空氣依舊清新、美好。
那株開着淡紫碎花的樹種是什麼呢?它清美如同一幅漫畫,我想知道它的名字,就像一些小說當中男主看到美麗的女子或者女主看到俊美的男子會想知道名字一樣。儘管用「識花君「也方便,然而我不想打斷正在流動的思緒,所以只是在心裡替它起了個別致的暱稱:更幽。反正世上每一種植物,都不止只有一個名字。
《「嫦娥四號」月背探索記》中寫道: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經過約38萬公里、26天的漫長飛行,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1?1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了人類探測器的首次月背軟着陸和巡視探測,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那個外形呆萌的「探測器」,是與月球零距離接觸的「精密儀器」,荒涼寂寥的月亮之上,馮?1?1卡門撞擊坑。從地球遠道而來的「呆萌客人」,經歷一場荒涼旅程,月球,與神話傳說當中的冰冷如出一轍。只是,月亮之上,沒有神話,月球自身亦不會發光,「嫦娥」所經之軌道,只有精準而理智的科學數據,對於一個仿若熟悉的星體,撩開面紗,無須驚訝與失望,關於它的美麗,可以有諸多的標籤,朦朧是一種美,荒涼亦是一種美,世上的詩人與音樂家,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洞悉它的清凜冷寂,對它的情感應當不至於因為那些精準而冰冷的數據及走近後發現的真相而改變。桂樹的傳說長存於人類的記憶。
想那夜色降臨之時,天地一片靜謐,偶一抬頭仰望夜空中的星星,與月亮一樣美的星星,突然間想到科幻小說《火星公主》,星星溫柔明亮,美極了,但不知火星公主在何處?
五
德彪西的《月光》與貝多芬的《月光曲》不同,顯得更為空靈清曠,可以說是鬼魅之音,這是我的個人看法。克勞德?1?1 德彪西會不會也和中國詩人如李白蘇東坡一樣也是個「月光控」呢?這是一曲「美麗的月光」,如果想看到女巫與精靈陪伴一群假面人在黑暗中的荒廢城堡的屋頂上跳舞,可以聽聽這去曲子。或讀讀這首給作曲家靈感的保爾?1?1魏爾倫的詩:「月色朦朧照爾靈,人持假面暗襟盈。雖余歌舞黃昏伴,卻以悲愁黎曙行。」
又一個安靜的午後,清雅的「鹿池」綠茶,茶香繚繞中,安安靜靜地聽德彪西的曲子:《月光》、《棕發少女》、《阿拉貝斯克鋼琴曲》、《牧神之午後前奏曲》、《大海三部曲》。循環反覆的曲子,可以只單純聽曲子,亦可作為閱讀的背景音樂。
這些曲子,是德彪西的「月光」。
窗外一叢茉莉,這木犀科素馨屬的灌木,開的花是潔白的,看上去素淡,卻有濃郁的香氣。
詩人與音樂家是良配,前者寫詩,後者譜曲,總能找到一個點碰撞出火花。德彪西的《月光》,靈感來源於詩人魏爾倫之詩作。聽德彪西的曲子,無論作曲家的創作初衷與意圖、背景如何,你無法像聽貝多芬的大多數作品那樣自由馳騁,盡可以任性想像你所「聽」到的畫面,但要放慢靈魂飛翔的速率。
六
月光秘境,若能窺得其美,進入無須密碼。
「鹿池」之沁人茶香,分外怡人,在《月光》與《檸檬花盛開的地方》的循環播放中,靜靜地、淡淡地,仿若嗅到檸檬的清郁香氣,不經意間,夏之色澤愈加深濃。[1]
作者簡介
林海燕。福建連江縣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