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下獨酌(鄭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月下獨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月下獨酌》中國當代作家鄭敏學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月下獨酌

再談一談那首《月下獨酌》。那裡的月盛着李白滿滿當當的愁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置身於一望無際的爛漫花海里,卻只能獨自飲酒,倘若此時有知己相伴,那該多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將酒杯舉向了明月,想要邀請他這位常年陪伴的知己一同飲酒。他借酒消愁,將所有的不快與煩悶盡數說給明月聽:說他一生胸懷壯志凌雲卻無用武之地,說他明要平步青雲卻又跌回谷底。也許那時的他正像個孩子般對着明月哭啼,他把他的委屈,把他的苦楚都摻雜在眼淚里,全都訴說給月亮聽。這又是何其孤獨,又何其令人悲嘆啊!想他一代風流詩仙,最終竟只能對月訴愁,究竟是他太過單純天真,把一切都想象得如他詩歌那般乾淨純粹,還是世人太過險惡,官場太過黑暗?這問題的答案,現在的我們知道,那時的明月也知道。在他縱橫的淚水和彌散於天地間的酒氣里,他將他的估計、他的悲涼、他的鬱郁不得志和他的壯志難酬全都融在明月里。他歌,他舞,只為排解心中憂愁,而那明月始終都在天上望着他,陪着他。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也是他的名句,是他送別遠謫的友人王昌齡時所寫。明月已不單單是他的知己了,還成了傳達他感情的信使。他借明月,欲把對友人左遷後前途的擔憂與對友人離別的不舍一一寄給將前往遠方的友人。他愁他嘆,可他非王侯將相,身無半點兒實權,他有的只是朝堂上起不了什麼作用的詩名和埋藏在心胸中永遠無法釋放的志向。他無法拉住遠行的友人,也無法許下太過鄭重的承諾。李白是中國式的遊俠,他重情義重到了骨子裡。他知道,友人的左遷意味着王昌齡將遭到更多的苦難,這並不是什麼好的事情。山險水急,路遙無期,他的友啊,不知這一去此生還可能再相逢否?他心懷對社會的不滿,越是華麗繁盛的表象就越能掩蓋住骯髒惡臭的內里。可他何處言,豈敢言?縱然他天真爛漫,在他的世界裡黑白是分分明明的,可他也知道,有些話說得再有力度也無濟於事。無奈之下,他只得將愁怨一同告訴明月,望這位知己將他的「愁心」帶給他牽腸掛肚的友人,帶給後世人。

那一夜的明月,比往日沉重了許多。

李白的一生是酒,但更應該是明月。他吟月、誦月,他喜月、痴月,他生命的盡頭是月。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仙,把他大半的感情都融進了明月里,或喜悅,或哀愁,或悲嘆,那懸掛於蒼穹之下的皓月,或許是千年來最懂得李白的吧!

[1]

作者簡介

鄭敏學,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