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群體(程樹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最大的群體》是中國當代作家程樹榛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最大的群體
這個廟會上最大的群體是「善友」,也就是善男信女,他們最明顯的標誌是每人一把扇鼓,扇鼓乍一看像是羽毛球拍,上面有數個鐵環,舞動起來「唰稜稜」作響。最為神奇的是每一位善友都是民間詩人和歌者,幾個人或者幾十個人圍成一圈,以相同的步伐、相同的扇鼓節奏進行「表功」,我理解的「表功」應該是對神靈的讚頌,也有那些各自不同的期許。「某門某氏拜神靈,某某村上有門庭,保佑咱多進銀子多進銅,陽里聖里都喜盈……」或文或白、長篇大論的「表功」一兩個小時不停,體力是一個方面,對於文字的記憶力和創造力也堪稱一絕。扇鼓舞已經申報了非遺,邢台當地一位研究者還記錄了「表功」的旋律和唱詞,起了個名字叫「巫歌」,沒有和作者交流過,莫不是取「巫能通神」之意。
城市裡也有廟會原本就該有的,像城隍廟、火神廟都有固定的時間,而且規模可觀。在我居住的小區向南兩里地的地方有座三官廟,緊鄰着小黃河,去年的七月十五才發現這裡竟然也有廟會。那天在微信上發了一條狀態:「又見三官廟!這可是個好去處,祖祖輩輩能想到的好事都占全了,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陰陽兩界的好事這老三位全給包辦了!只是現代人心急,兩眼只盯着天官,盼着賜福,每年正月十五的上元節熱鬧非凡,可是卻忘了不時造下的罪孽,忘了時時可能襲來的厄運,以至於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十五的下元節冷冷清清,三官廟裡的老三位也只有天官獨享香火之盛了!」說是有心就是有心,說是無意就是無意,這一話題着實讓朋友圈熱鬧了一番。
邢台城東的廟會和城西就不一樣,城西多是物資交流,城東就是喝酒,誰家不擺上個三五桌是沒有面子的,趕廟會的人不串個三五家也不覺得過癮,沒點酒量可不敢到城東去趕廟會。
一次進山,偶遇小山村的廟會,一行人都為趕會的人群堵了路而堵心,我卻心情大好,下車步行趕了半個廟會,帶回一支藤編的挎籃。其實,趕廟會也是個癮頭,翻着《會譜》,算着時間,掂對着同伴,一次次徜徉在神的節日裡,完成自己的狂歡。如果說現在廟會最大的特點是商品交易,那麼就自己和自己交易吧,用時間換回心靈深處的那一點點依戀,「滿船空載月明歸」。
詩人江敏寫過一首懷舊的詩歌,其中有「翻開課本,一群同學」的句子,那翻開《會譜》呢?翻開《會譜》,一人獨行。
作者簡介
程樹榛,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