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國藩:儘量和這兩種人少來往,避免惹禍上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國藩:儘量和這兩種人少來往,避免惹禍上身

曾國藩:儘量和這兩種人少來往,避免惹禍上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早年在京城為官的時候,之所以能一路升遷,和他的識人謀略有很大關係。

在曾國藩的為官生涯中,他雖然善於與各種人打交道,但也時刻提醒自己:這兩種人要儘量少來往,以避免惹禍上身。

而這也是曾國藩在官場上屹立不倒的立身之術。

對曾國藩來說,即使自己能得到皇帝的賞識,但皇帝身邊的人不得不提防,如果得罪了他們,經常在皇帝面前說自己的壞話,就功虧一簣了。

「為官之道,重在識人。」曾國藩正是靠自己的不斷摸索和總結,找到了一條對自己非常有利的方法。

那麼,這兩種人到底指的是什麼人群呢?我們通過曾國藩在官場上遇到的兩個狠角色,來詳細講解。看看他是如何找到識人竅門的?

言行不一的人,都很油滑

曾國藩在翰林院工作時,其翰林院的一把手,也就是翰林院掌院學士是文慶。

文慶為滿洲鑲紅旗人,祖上世代為官,顯赫一時。但曾國藩在翰林院工作時,文慶對他並沒有給予任何幫助,反而是曾國藩得到道光皇帝賞識,不斷得到升遷後,文慶才開始有意和他套近乎。

其中,有兩件事情讓曾國藩提高了警惕。

一件事情是文慶見道光皇帝經常不徵求他的意見,直接下旨讓曾國藩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去主持四川鄉試,去主持修建文廟等工作後,文慶才低下一個上司高貴的頭顱,經常找曾國藩談心,並不止一次許諾,要保舉曾國藩官升一級。曾國藩雖然很期待,可見文慶從來也沒有任何行動,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另外一件事情,是在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這一年,年僅35歲的曾國藩被道光皇帝破格升授為翰林院侍講學士、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後,由於經常去給皇帝講解「四書五經」以及歷史文化知識,和道光皇帝接觸的機會多後,文慶居然破天荒地於一天下午去曾國藩的府上拜訪,並在他家吃了一頓飯。

一個從二品高官,到一個四品官員的家裡蹭飯,這可不多見。

文慶見曾國藩家小並不在京城,府內沒有任何女眷後,特意給曾國藩送了幾個丫環,也方便隨時伺候曾國藩。

曾國藩當場就拒絕。文慶也不惱,說曾國藩既然不喜歡丫鬟伺候,就找機會上奏摺保薦他獲得升遷。可是,直到曾國藩做到了二品高官的位置上,文慶也沒有推薦過曾國藩。

言行不一的人,都很油滑,不講義氣。如果和其走得太近,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往往會「丟車保帥」,因此,必須和他們保持一定距離,儘量少來往。

正是有了這樣的認識,曾國藩不願意和文慶來往,即使在工作上有抹不開的事情時,也只談工作,拒絕談工作以外的事情。

果然,道光皇帝駕崩,咸豐皇帝即位後,文慶不知道通過什麼手段,獲得了咸豐皇帝的信任,被升授為正二品內務府大臣,掌管了宮廷事務,成為咸豐皇帝眼中的紅人。


而曾國藩在和朝中其他大臣的幾次衝突中,也因為和文慶無關,而未遭到其落井下石,無形中給了曾國藩翻身的機會。

從曾國藩的實踐中,我們知道,對付此類人,只要沒有利益衝突,自己遭受困難的時候,他即使袖手旁觀,也不會落井下石。

可是,第二種人就完全不同了。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清末漢族地主武裝湘軍的首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