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曼德拉山岩畫

曼德拉山岩畫位於曼德拉蘇木西南14公里的曼德拉山中,在18平方公里內,分布着數千年前的古代岩畫,是世界最古老的藝術珍品之一,堪稱"世界第二,亞洲第一"。曼德拉山岩畫雕刻精湛,圖案逼真,形象生動,古樸粗獷,年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晚期和元、明、清各代,記載了當時的經濟、文體、生活情景和自然環境、社會風貌。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堪稱為中國西北古代藝術畫廊,對研究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的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術史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曼德拉山岩畫
來自8264.com的圖片
d曼德拉山岩畫

中文名稱 :曼德拉山岩畫

地理位置 :巴丹吉林沙漠東緣

目錄

岩畫的介紹

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形狀奇特的山脈,山上黑石嶙峋,岩脈蜿蜒,周圍巨大的岩石皆成圓形,酷似隕石分布,一條崎嶇小路不見盡頭,這便是曼德拉山。蒙語曼德拉是漢語"升起來"的意思。專家考證,早在新石器仰韶文化時期,阿拉善大地上便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1]

曼德拉山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孟根蘇木境內,距離蘇木所在地西南14公里。曼德拉系蒙古語,意為升起、興旺、騰飛,在這裡具有山勢高峻之意。 曼德拉最著名的是岩畫。東西3公里、南北6公里的山地上,發現了4234幅岩畫。這些岩畫以其歷史久遠、雕刻精湛、圖案逼真、古樸粗獷的特點被譽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亞洲第一,世界第二。[2]

這些岩畫是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生活、精神的寫照。岩畫6000多幅,面積約18平方公里,屬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製作。岩畫的造型技法有鑿刻、磨刻和線刻。畫面內容為狩獵、放牧、戰鬥、神佛、日月星辰、寺廟建築、舞蹈、競技以及遊樂等。岩畫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形態、自然環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我國西北古代藝術的畫廊。

曼德拉山岩畫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蘇木西南14公里境內的曼德拉山中,距旗府所在地210公里。在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黑石嶙峋、岩石遍布的曼德拉山,在山中18平方公里內,分布有4000多幅數千年前的古代岩畫。這些岩畫是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生活、精神的寫照,由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製作。

岩畫的造型技法有鑿刻、磨刻和線刻,畫面內容為狩獵、放牧、戰鬥、神佛、日月星辰、寺廟建築、舞蹈、競技以及遊樂等。岩畫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形態、自然環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中國西北古代藝術的畫廊,是世界最古老的藝術珍品之一。中國著名岩畫研究專家蓋山林曾讚賞曼德拉山岩畫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曼德拉山岩畫經歷了千百年風霜的洗禮保存至今,為了解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的生活提供了依據,可古人雕琢岩畫的時間還一直不能確定。有關專家認為岩畫的創作時間為遠古到明清的各個歷史期,跨度約有6000年左右。不過受利益的驅動,這裡的岩畫已被盜毀近半。

歷史

曼德拉山岩畫的色澤和水溫水位資料推測,在若干年前,曼德拉山四周湖水環繞,水草豐盛。當時曾有許多遊牧、狩獵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留下了可尋的蹤跡。這滿山岩畫,精湛生動的藝術圖案、反映的就是這些民族部落的歷史。岩畫的造型技法各有不同,有鑿刻、磨刻和線刻。岩畫古樸粗獷,既刻劃其所見,又抒其所想,頗得天真自然之美,達到了莊嚴中見活躍,方正中見變化的藝術效果。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生活形態、自然環境和社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我國西北古代藝術畫廊。曼德拉山岩畫的發現對於研究我國美術史、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文化史以及宗教,尤其是對研究我國西北各遊牧部落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這些作品是世界已知的最古老的藝術珍品之一。

藝術

阿拉善曼德拉山岩畫分布於巴丹吉林沙漠的東部,阿拉善盟中部的阿拉善右旗,與額濟納旗和河西走廊相接。 蒙語曼德拉山,是漢語"升起來"的意思。這裡一道道岩脈蜿蜒東西,山上黑石嶙峋。在附近有許多古文化遺址和墓地,而岩畫作為一種歷史上的文化現象,體現的更加突出。位於曼德拉山之西的山前丘陵,由西向東逐漸地增高,地勢時高時低。 在曼德拉岩畫中所見斑點與家畜、騎者出現在同一畫面。這類岩畫題材在內蒙陰山岩畫及烏蘭察布岩畫都有發現。以上各地斑點岩畫在形象上有很大一致性,這類題材的岩畫多數屬於青銅時代。這些斑點或許與生殖有關,或許與天文有關。但無論如何,可以肯定地說,它們不是漫散、隨意刻畫,遺憾的是它的文化之謎尚且不能知道。

岩畫是一種文化現象,古老的民族習俗從中得到體現,曼德拉岩畫中出現的帳篷和穹廬氈帳是北方遊牧民傳統的住宅樣式,它與鄂倫春和鄂溫克族傳統住宅"斜仁柱"相似。這種原始的住宅,從北歐,東北亞到北美洲都有分布,這是遊獵民族代表性的物質文化的典型特徵。從帳篷岩畫可以窺見遠古人類居住的遺蹟。曼德拉山岩畫以其數量之大、內容之多,延續年代之長,在中國岩畫史以至世界岩畫史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曼德拉山岩畫區面積達18平方公里,數量有近萬幅之多,岩畫的內容以刻畫動物為主,主要有牛、羊、馬、雞、兔、鹿、蛇、鷹、龜等動物,其形象或靜或動、或站或臥、或單或多,其物種之多樣、形態之各異,令人嘆為觀止。岩畫中也有表現人類活動的畫面,畫中的人們有的在放牧,有的在狩獵、有的在對搏,有的在歌舞,其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在岩畫中,還有一部分刻畫的是日、月、星辰等天體圖象,另外還有部分是各族各代、各式各樣的文字圖案,表現出各式各樣的意思。

這些岩畫的作畫手法主要有點擊成形法、線條成形法(輪廓法)、金屬利器鑿刻法三種,反映出其作畫年代延續時間較長,通過考證可知,其作畫時間多出於商、周、秦、漢時代並一直延續至明、清,而岩畫的作者主要是歷代活動在此的少數民族如匈奴、羌、突厥、蒙古、滿等民族,至於作畫時間的上限,至今尚不可考。

綿延幾公里的曼德拉山曾經是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地,他們在長期的生活勞作中,留下了這一幅幅神秘的符號,創造了燦爛的岩畫文化。據岩畫專家考證,岩畫的製作時間,從原始社會晚期的新石器早期開始(以岩畫中的鴕鳥、麋鹿形象為證),歷經新石器時代的狩獵盛行時期和原始社會牧業萌芽時期,經歷了夏、商、周、秦、漢、北魏、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對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術史以及民族遷徙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據專家考證岩畫的色澤和水溫水源資料推測,大約在幾千年前,曼德拉山周圍湖水環繞,是一個水草豐茂的地方。當時曾經有許多遊牧、狩獵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這滿山岩石上留下的精湛生動的藝術圖案,反映的就是這些民族部落的歷史。這些作品刻制手法主要以鑿刻、磨刻和線刻為主,像兒童筆下的形象畫,既刻畫其所見,又抒其所想,充滿天真、稚拙的自然純樸美,它達到了莊重中見活潑、方正中見變化的藝術效果。曼德拉山岩畫雕刻精湛、圖案逼真、形象生動、古樸粗獷,記錄着遠古以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經濟、文化、生活的情景和自然環境、社會風貌,中國著名岩畫研究專家蓋山林將其譽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文化遺產

內蒙古自治區着手在阿拉善右旗籌建岩畫博物館,以保護聞名世界的曼德拉山岩畫群。 曼德拉山岩畫博物館規劃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設施完善,旨在加強保護的同時,為世人研究北方民族歷史、民族遷徙和民族習俗等提供寶貴的文化遺產實物資料。

相關視頻

魏政鴻:守護好曼德拉山岩畫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