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馬芝麻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曹馬芝麻糖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曹馬芝麻糖是河南安陽縣崔家橋鄉曹馬村傳統的漢族名吃,當地芝麻糖聞名全國,其獨特技藝已歷五百餘年。這種芝麻糖質地細膩,酥、薄、空、輕、無渣適口,不粘牙,不粘手。 已載入《河南省企業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曹馬芝麻糖

特 點:酥、薄、輕、空

產 地:河南安陽縣崔家橋鄉

記 載:《河南省企業錄》

簡介

安陽縣崔家橋鄉曹馬村位於安陽市區東10公里的洹河北岸,東漢末年魏王曹操曾在這裡屯兵養馬,該村故而得名「曹馬」,曹馬村以生產芝麻糖而聞名十里八鄉。

芝麻糖是表面粘有芝麻的麥芽糖。麥芽糖又名飴、餳、餹、餦餭等,是中國最早的人工糖。兩漢至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的漢族人在春節有吃麥芽糖的習俗。麥芽糖粘性十足,春節吃麥芽糖是為了「驗齒之堅脫」,即檢驗一下牙齒是否牢固。

宋代以後,人們開始用麥芽糖祭祀灶神。灶神被認為是一家之主神,每年年底要上天匯報工作,匯報的內容是一家人一年之中都幹了哪些善事、哪些孬事。由於「家醜不可外揚」,為了不讓灶神說自己的壞話,就用黏度極高的麥芽糖祭灶。

也有人把祭灶用麥芽糖的原因解釋為甜灶神的嘴。認為灶神吃了餳糖後,上天言事時,就會滿嘴甜言蜜語,為人們多說好話。由於麥芽糖多用於祭灶,故人們又多稱之為「灶糖」。

有些地方將灶糖製成瓜形,稱為「糖瓜」。北方有俗語稱:「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糖瓜的中間是空的,吃起來酥脆異常,但受潮後卻非常容易粘在一起。

為防止灶糖互相粘連,人們將炒熟的白芝麻撒在灶糖上,這就成了芝麻糖。為了便於攜帶和包裝,現在的芝麻糖多做成中空的扁條狀。由於糖內有眾多的孔洞,芝麻糖和「糖瓜」一樣十分酥脆。表面粘上了一層熟芝麻的麥芽糖,兼具芝麻的焦香和麥芽糖的甜膩,吃起來比「糖瓜」更為香甜,這也正是芝麻糖在大多數地區取代「糖瓜」的原因。

在古都安陽,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時,人們也是用芝麻糖而不用「糖瓜」。「小年」前數天,安陽的大街小巷即飄滿了芝麻糖的甜香。在諸多芝麻糖的品牌中,崔家橋曹馬村的申家芝麻糖尤其受到安陽人民的歡迎,它「形似玉筷白似璧,脆如凌雪甜如蜜」,色白皮薄,中空似藕,質地鬆脆,入口酥甜,不粘牙、不沾手,最妙的是每一根芝麻糖內都有不多不少33個小孔。

曹馬申家製作芝麻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間(1722~1735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了。由於製糖藝人在傳統社會的地位較低,申家第一代至第九代製糖傳承人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甚至叫啥名誰都無從查考了。

申家第十代製糖傳承人名申玉行,其子申公辰將祖傳的芝麻糖生產技藝發揚光大。他在傳統酥糖的基礎上,研製出味道獨特的灌糖。灌糖是將花生、瓜子、核桃仁等果仁果餡灌入芝麻糖中空的孔洞中。

灌糖的發明,使芝麻糖和花生、瓜子、核桃仁等乾果結合起來,豐富了傳統灶糖的品種。灌糖不僅增加了傳統芝麻糖的營養,還極大地滿足了不同口味人群的需求。

申家第十二代製糖傳承人申萬福,生活於清末民初。1911年,申萬福走出家鄉,在湯陰縣城北大街創建了申家「福記糖坊」。後來又在鶴壁集(今河南鶴壁市)新建製糖作坊一處。申萬福共育有五子,長子申鳳台,人稱「大掌柜」。申萬福年老後,申鳳台接管了湯陰「福記糖坊」的生產管理,鶴壁集的製糖作坊則由申萬福的次子掌管。

在申鳳台的管理下,「福記糖坊」開始快速發展。申鳳台在製糖技藝上精益求精,他嚴把產品質量關,帶領眾弟兄、叔侄親自參與芝麻糖的生產。在營銷上,「福記糖坊」堅持信譽為本,對待顧客一視同仁,童叟無欺。

「福記糖坊」的芝麻糖,名氣越來越大。申鳳台趁機擴大了芝麻糖的生產規模,他在安陽周邊地區設立了多處糖坊。每年「小年」祭灶時,「福記糖坊」都要僱傭三四十個人跑村穿巷,敲鑼賣糖,芝麻糖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對私營工商業者採取「公私合營」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福記糖坊」接受國家的社會主義改造,併入「國營湯陰縣食品廠」。由於生產芝麻糖消耗糧食,在糧食短缺的時代大背景下,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國營湯陰縣食品廠不再生產傳統的芝麻糖。

改革開放後,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在神州大地萌芽發展。申鳳台將芝麻糖生產技藝傳授給子孫後輩,申鳳台的兒子申好信在東曹馬家中開設作坊,生產傳統的芝麻酥糖,消聲匿跡多年的曹馬申家芝麻糖重現安陽市場,倍受消費者歡迎。1998年,申鳳台的孫子申運海,在東曹馬村創建了「安陽崔家橋紅星食品廠」,進一步擴大了芝麻糖的生產規模,還使失傳多年的申家芝麻灌糖重現光彩。

曹馬村的鄉人也有向申鳳台父子學藝的,申鳳台父子對鄉親們毫不保守,讓他們實地參觀自家的製糖作坊,手把手傳授芝麻糖的生產技藝。20世紀八九十年代,曹馬村從事芝麻糖生產和銷售的人員很多,芝麻糖生意可謂紅紅火火。靠生產、銷售芝麻糖,曹馬村不少家庭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曹馬芝麻糖也形成產業優勢,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近幾年,隨着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勞動成本日益高漲,而生產傳統的芝麻糖十分辛苦,純手工操作,技術要求高,勞動強度大,許多年輕人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意在家從事芝麻糖的生產,曹馬傳統芝麻糖的生產陷入後繼乏人的困境。

目前,申家第十五代製糖傳承人申運海還在堅持着自己的事業,用老工藝、老原料、老配方在家裡製作傳統的芝麻糖,延續着祖上幾百年傳承下來的技藝。每年的農曆十月以後,就是申運海一家最為忙碌的時候,男女老少齊上陣,一家人要一直干到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

為了讓曹馬芝麻糖生產技藝傳承下去,申運海還積極申報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配合相關部門對曹馬芝麻糖的起源、發展,對曹馬芝麻糖的歷史和社會價值進行挖掘、整理。2012年,曹馬芝麻糖傳統製作技藝入選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參考文獻

  1. 曹馬芝麻糖香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