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操父子的故事:「店埠」的由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曹操父子的故事:「店埠」的由來,三國故事。[1] [2]


故事內容 

店埠,是安徽省肥東縣的城關鎮,原屬合肥市。它是怎樣得名的呢?說起來,這裡還有一段曹操父子的故事。

那時,三國紛爭,曹操領兵在合肥與吳國孫權對壘。這一帶地勢低凹,不利駐軍。曹操就組織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在合肥築了個點將台(即今明教寺),沿途堆些土堆,墊高一些地方。取了土的地方,便成了塘,墊高的地方,便駐紮軍營。這樣一來,就有利於駐軍和打仗了。曹操很高興,便把它叫做「墊步」,並且親筆寫了「墊步」兩字,讓石匠刻出,留作紀念。

民工很多,可是這兒沒有做買賣的,大家生活很不方便。衣服破了,沒地方買針線縫補,煙癮來了,沒有地方買到煙草……一句話,民工是人不是牛馬,哪能只做工不安排好生活呢!石匠衣服破了,正咕噥着:「衣服破了,要有個店,買點針線縫補該多好!」一聽說叫他刻「墊步」的石碑,心裡喜滋滋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把「墊步」聽成「店鋪」了。他接過曹操寫的紙,隨手放下,先去鑿那石碑。等碑鑿平,曹操那張「墊步」的紙,早讓風吹跑了。他於是一錘一鑿、一筆一畫地刻「店鋪」兩字,心裡想:丞相可真關心民工啊!

曹操的二兒子曹植也在軍中,他人聰明,性情隨和,有時跑到民工處玩玩。這天,他跑到石匠處一看,見石匠篡改了父親的字,大吃一驚,說:「石匠師傅,你怎麼把『墊步』錯刻成『店鋪』,這可有殺頭之罪啊!」

石匠一聽也嚇壞了,便把自己怎樣想的,怎樣做的,一五一十都照實說了。曹植連連點頭,說:「有理,有理!不過『鋪』字不如『埠』字,我來寫,你來刻。這樣你就不會有欺上之罪啦!」

石匠聽曹植這麼一講,高興地連說:「好吧,好吧!」

當下曹植便寫了「店埠」兩個字,交給石匠師傅,自己就回到父親那裡去了。

第二天,官員來收碑,一看「墊步」變成了「店埠」,大吃一驚,便把石匠綁起來問罪。

石匠說:「這是世子曹植叫改的。」

官員不相信地說:「你的罪已夠大的了,還攀上世子,真是膽大包天!」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石匠押赴法場。

正要開斬,曹操父子來了。原來,頭一天,曹植回去,未找到父親。曹植放心不下,一清早又去找父親。找到父親,便把民工的想法和石匠改刻石碑的情況一一稟報了。曹操聽後,連連點頭說:「這是我一時欠考慮。石匠師傅改得對,他沒有罪。」

曹操父子急匆匆地趕來,看到石匠正要受刑,曹操立即命令士兵放了石匠,轉身又對官員們說:「從城裡搬一些鋪子來,就在這裡做買賣吧!」

這樣,店鋪搬來了,生意非常興隆,漸漸地這兒成了一條街。從此就叫「店埠」了。

參考資料 

  1. 曹操父子的故事:「店埠」的由來 中國歷史故事網
  2. 「店埠」的由來 李建東70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