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曹州面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曹州面人

曹州面人是一種傳統的造型藝術,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漢族民間工藝品。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它製做精巧,形象逼真,逐漸形成一種富有觀賞價值的藝術珍品。麵塑俗稱捏麵人,它以細小麥面和江米麵為主要原料,加入適應的顏料,分別和成不同色彩的麵團,用鍋蒸熟後再配上適量防腐、防蛀、防干劑等。然後藉助於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紋印章等工具,用手捏製成各種各樣的栩栩如生的塑像。

基本內容

遺產編號:Ⅶ-8

遺產級別:國家

申報日期:2006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中文名:曹州面人

所屬地區:山東· 菏澤·牡丹區

基本介紹

曹州面人傳承人-穆緒建文化遺產名稱:曹州面人

所屬地區: 山東 · 菏澤 ·牡丹區

遺產編號:Ⅶ-8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菏澤市牡丹區

遺產級別: 國家

歷史溯源

菏澤古稱曹州。曹州面人最早起源於(今菏澤市牡丹區)馬嶺崗鎮穆李村。它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傳早在堯舜時代,地處黃河流域的菏澤就常因黃河決口,天災人禍幾乎不斷。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用面捏成豬羊,代替活的動物供奉神靈,即所謂的「花供」。這就是曹州面人中最早的麵塑藝術了。

「天下麵塑出穆李。」數千年間,當地麵塑歷經滄桑變幻,幾度沉浮興衰。據碑文記載,清咸豐二年(1852年)江西弋陽的米塑藝人王清原、郭湘雲來到穆李村,與當地的花供藝人郝勝、楊白四合作,把米塑與花供技藝結合起來,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從此,曹州面人脫離民俗功用,成為一種集觀賞和把玩於一體的民間工藝品。

代表人物

在麵塑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穆李村麵塑藝人走南闖北,影響全國,逐漸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東菏澤的李派、北京的湯派、上海的趙派。三派各具特色,而山東菏澤李派一直獨占鰲頭,其代表人物先後有李俊興、李俊福、李芳清、何曉錚、穆緒建等。

李俊興(1895—1979)是100多年來穆李村麵塑貢獻最大、名聲最響,手藝最絕的麵塑名家。1935年,李俊興改進麵塑製作工藝,解決了麵塑作品蟲蛀、乾裂問題。1956年經省政府批准,以李俊興為主任,成立「濟南麵塑合作社」,承接了中國麵塑史上第一次大宗出口業務日本10萬套「西遊記」麵塑訂單。1957年李俊興榮獲「國家工藝美術老藝人」稱號,1959年11月李俊興出席了省「文代會」,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並當選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李芳清(1930.3.30—2005.8.15)是李俊興的侄子,也是其得意門生。1958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得到劉開渠、張仃等名家指導。1979年8月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華國鋒、李先念、葉劍英、鄧穎超、鄧小平接見。上世紀80年代後多次出訪澳大利亞、瑞士、德國等。1995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成為中國麵塑界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藝術家,從此「中國麵塑第一人」的雅號便不徑而走,名揚天下。

傳承意義

發源於古曹州穆李村的曹州面人麵塑藝術,是中國鄉土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造型概括、簡練生動、形象逼真傳神、比例誇張適當、色彩艷麗單純的特點,與中國的大寫意國畫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曹州面人具有中國民間藝術造型簡約粗獷生動的特徵,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和極廣的受眾面,且簡單易學,易於普及,是中國民間藝術百花園中一枝艷麗多姿的奇葩,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文化價值

曹州面人作為一種藝術品,不但在國內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且曾被國家組織外銷,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高水平的麵塑作品都有極高的經濟價值。[1]

參考文獻

  1. 曹州面人傳統手工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