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麴黴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麴黴球
麴黴球原圖鏈接
 

麴黴球是一種易於識別的和最常見的非侵入性真菌球。其他真菌特別是毛黴菌屬偶爾也可以發生肺真菌球,但以麴黴最為好發。 [1]

病因

麴黴球是一種麴黴寄生於肺部空洞內,菌絲及細胞殘渣等在空洞內形成一種球體。除麴黴外,毛霉、彼伊德霉樣真菌和念珠菌等偶然也可引起類似病變,但麴黴是最常見的,麴黴只以菌絲的形式生長,菌落顏色多樣。呈絨狀或絮狀,比較穩定。 [2]

臨床表現

麴黴球
原圖鏈接

肺麴黴球的最常見症狀是咯血,發生率50%~90%,咯血量亦多變化,從很少量到大量致死性咯血不等。咯血原因有幾種假設,如隨呼吸運動麴黴球對血管的機械性摩擦與損傷,麴黴內毒素所致溶血作用與抗凝作用。空洞壁血管的局部性侵蝕可能也是一種參與因素。其他常見症狀有慢性咳嗽。偶有體重減輕。除非合併細菌性感染,患者一般無發熱。毗鄰胸膜的麴黴球可以引起胸膜腔感染,個別病例可導致支氣管胸膜瘺。部分患者呈現隱匿性過程,持續多年無症狀,但絕大多數最終出現症狀。麴黴球本身很少有體徵,依基礎疾病的範圍、性質和部位不同,可以發現相應體徵。 [3]

檢查

實驗室檢查

痰培養可以確認麴黴的存在,但陽性率不高。纖支鏡檢查包括防污染技術採集下呼吸道標本。支氣管肺泡灌洗及經支氣管肺活檢(病灶)可以提高麴黴球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有助於與其他真菌球或肺球形病灶相鑑別。活檢時應在影像學監視下對準麴黴球,不要損傷洞壁,以防出血。合併胸膜病變者亦可採用胸膜活檢。血清免疫學檢查對診斷有幫助。血清沉澱者抗體陽性率幾近100%,對X線可疑麴黴球患者的鑑別診斷具有很高敏感性和特異性。皮膚試驗在麴黴球的陽性率僅22%,顯著低於ABPA(陽性率99%)。

其他輔助檢查

麴黴球
原圖鏈接

X線上麴黴球表現為肺空洞或胸膜腔內圓形緻密陰影,其邊緣有透光暈影。若空腔較大,尚可見球形陰影有蒂與洞壁相連,形如鐘擺,球形陰影可隨體位變化而改變形態。如果空洞較小,球形病灶填充了大部分空腔,其暈影很小,僅呈一狹長的半月形透亮帶。有學者曾在2例X線平片、體層片和支氣管造影片均無陽性發現的隱源性大咯血患者應用支氣管動脈造影定位後行手術治療,病理髮現1cm左右的細小支氣管囊腫繼發麴黴球。胸部CT檢查特別是高分辨CT的應用為發現細小麴黴球和鑑別診斷提供了有用技術。 [4]

診斷

麴黴球診斷
原圖鏈接

典型X線徵象對肺麴黴球具有很高診斷價值。另一方面,隱源性咯血而X線無確定病變發現者也應考慮到本病可能。影像學上麴黴球具有特徵性徵象,但需要與其他真菌球、空腔化錯構瘤、肺癌、肺膿腫和棘球蚴囊腫等相鑑別。 [5]

治療

由於麴黴球的自然病程難以預計,不同處理措施(不用藥、內科藥物治療、外科切除)的指征頗多爭議。除疾病本身外,治療措施尚應結合基礎疾病綜合考慮,因此治療應當個體化。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者可進行醫學觀察。有症狀、但不適宜或拒絕手術者可試用藥物治療。據認為現有抗真菌藥物中僅有兩性黴素B和伊曲康唑有效。前者亦有人推薦採用空洞內注射療法。手術切除惟一根治治療,適用於反覆咯血或存在影響預後的危險因素時。據報道,圍術期應用兩性黴素B可減少支氣管胸膜瘺等併發症的發生。倘若患者肺功能受損不能勝任手術時,為控制大咯血,支氣管動脈栓塞是非常有效的治療,但遠期療效尚欠理想。有人稱放射治療促使麴黴球周圍血管閉塞有助於止血,但未得到公認。 [6]

視頻

麴黴球

[7]

麴黴菌(金菌康之米麴黴)

[8]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