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曲江對雨 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曲江對雨
圖片來自紅動中國網

曲江對雨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前兩聯寫曲江春雨圖,緊扣標題中的「雨」字;後兩聯寫「對雨」之思,觸景生情,但這情又非直白宣洩,而融於翩翩遐想,更見含蓄深婉,委婉表達了在憶舊與憧憬中隱約可見的忠君憂國之心、對國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以及頹然自放之念。全詩繪景濃艷,意境靜穆清冷;抒情婉轉,感慨深沉曲折。

原文

杜甫〔唐代〕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濕,水荇牽風翠帶

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

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譯文

春天的雲彩倦臥在芙蓉苑的牆上,蒼茫暮色下江亭矗立,春景寂靜。

林中的花朵附着雨珠顏色更濃,水荇揮舞着翠帶,牽引着陣陣微風。

龍武禁軍簇擁龍輦盛大出行的景象不再如今已是龍輦深藏,殿門深鎖,無人焚香。

什麼時候皇帝才能下詔重現金錢會的盛況?即便短暫,也讓我重拾沉醉於錦瑟麗音的好時光。

鑑賞

  曲江是杜甫長安詩作的一個重要題材。安史之亂前,他以曲江游宴為題,諷刺諸楊的豪奢放蕩。陷居時期,他潛行曲江,抒發深重的今昔興亡之感。而平亂之後,則大多寓淒寂之境於濃麗之句,表達深沉的悲感與憤慨。《曲江對雨》就是這樣的一首作品。此詩景麗情深,撫今追昔,低徊蘊藉。

  前兩聯寫曲江春雨圖,緊扣標題中的「雨」字;後兩聯寫「對雨」之思,觸景生情,但這情又非直白宣洩,而融於翩翩遐想,更見含蓄深婉。委婉表達在憶舊與憧憬中隱約可見的忠君憂國之心和對國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

  首聯寫景,先大處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寫靜態。春雲低垂,籠罩宮城,覆壓苑牆;斜暉脈脈,江亭寂寂,暮靄沉沉,芳草萋萋:雖是春景,生意盎然,卻了無人跡,一派荒涼落寞。一「覆」,一「靜」,既凸顯眼前之景的冷清鬱悶,又透露出時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滄桑感。

  頷聯直承而下,從細部用筆,由面到點,寫曲江勝景,重在寫動態,將滿懷幽思作進一步渲染。雜花生樹,落英繽紛,本已迷人眼目,又經如酥春雨的潤澤,更覺楚楚可憐,嬌媚動人。「濕」字,也有選本作「落」,以為用「落」字更有餘韻。春雨迷濛,飛紅萬點,飄零曲江,隨波逐流。枯坐江亭的詩人面對此景,不禁生出萬分惆悵與悽苦之情,恰如落紅離枝,盛唐氣象已漸行漸遠,詩人不免潸然掉淚。這是移情於景的妙句。

  頸聯講當年玄宗皇帝,曾率領龍武禁軍,自夾城趨芙蓉園,笳鼓齊鳴,車聲雷動,旌麾蔽日。到此時,馳道依存,空餘廢輦,殿門深鎖,無人焚香,戒備森嚴。杜少陵曾有詩云「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然而興衰無常,此刻曲江一派淒清冷寂,空自讓人憑悼。

  尾聯描繪了一個君臣同歡、歌舞昇平的宴飲嬉遊之景。作者巧妙地用「何時」一詞表現出自己的期盼。全詩繪景濃艷,意境靜穆清冷;抒情婉轉,感慨深沉曲折。在憶舊與憧憬中隱約可見詩人的忠君憂國之心以及頹然自放之念。「何時」表明這種狂想充其量是一場豪夢而已。杜甫曾受用於玄宗,安史劫後,新君(即肅宗)上場,肅宗因當日分鎮之命,幾撼其儲皇之位,衷心隱處,不搛於若翁,故將玄宗移居西內,並將其舊侍翦除殆盡,玄宗暮境悲涼,杜甫不得新君恩寵,也就愈念當日如魚得水的佳境了。此聯抒情極其慘痛。「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明知逝水難回,卻渴盼恩澤重沐,一展抱負,這不能不令人傷感。「暫醉」,其實只能是轉瞬即逝的精神麻醉罷了。

  全詩繪景濃艷,意境靜穆清冷;抒情婉轉,感慨深沉曲折。在憶舊與憧憬中隱約可見詩人的忠君憂國之心以及頹然自放之念。

創作背景

  曲江是杜甫長安詩作的一個重要題材。安史之亂前,他以曲江游宴為題,諷刺諸楊的豪奢放蕩。陷居時期,他潛行曲江,抒發深重的今昔興亡之感。而平亂之後,則大多寓淒寂之境於濃麗之句,表達深沉的悲感與憤慨。《曲江對雨》就是這樣的一首詩。

簡析

  《曲江對雨》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前兩聯寫曲江春雨圖,緊扣標題中的「雨」字;後兩聯寫「對雨」之思,觸景生情,但這情又非直白宣洩,而融於翩翩遐想,更見含蓄深婉,委婉表達了在憶舊與憧憬中隱約可見的忠君憂國之心、對國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以及頹然自放之念。全詩繪景濃艷,意境靜穆清冷;抒情婉轉,感慨深沉曲折。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