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暗殺(詞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暗殺(詞語)漢語詞語,指乘人不備而殺害(通常是謀殺著名人物)。出處於蔣士銓的《臨川夢·遣跛》:「苟能暗殺 劉 許 二賊,封侯如反掌耳。」[1]

[]

蔣士銓(1725年-1785年4月3日),字心餘、苕生,號藏園、清容居士,晚號定甫。出生於江西南昌,原籍浙江長興,江西鉛山人,清代戲曲家、文學家。官翰林院編修。

蔣士銓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二十二歲為諸生,二十三歲舉於鄉,十年後得中進士,三年後為編修。蔣士銓辭官後在幾個書院主持講席。論詩主張「性靈」。詩作題材比較廣泛,其中一部分揭露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詩或描寫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有一定社會意義。精通戲曲,工詩古文,橫出銳入,蒼蒼莽莽,不主故常,蓋受黃庭堅影響,講究骨力,又工古文辭,雅正有方。其詞筆墨恣肆,自是奇才。主要作品有詩集《忠雅堂集》雜劇《臨川夢》《冬青樹》等。乾隆五十年(1785年)4月3日病逝於南昌藏園,終年61歲。

蔣士銓與袁枚趙翼並稱為「江右三大家」。少與汪軔楊垕趙由儀並稱「江西四才子」。乾隆稱蔣士銓與彭元瑞為「江右兩名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