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暑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暑濕

圖片來自搜狐網

暑濕,即暑熱挾濕。以胸脘痞悶、心煩、身熱、舌苔黃膩為主證。多發生於夏令季節,暑濕俱盛之時,尤以南方為多見。其以發病較急,初起見有身熱、頭身重病、微汗、口渴、脘痞等暑濕郁遏肌表證候為主要特點。如暑濕困阻中焦,則見壯熱煩渴、汗多尿少、 胸脘痞悶,身重睏倦;如暑濕瀰漫三焦,則見咳嗽、身熱面赤、胸脘痞悶、大便稀臭、小便短赤、甚或咯痰帶血;如內蘊暑濕而外風寒,則見頭痛身熱、惡寒無汗、身體拘急不舒,胸悶心煩,舌苔白膩等。

暑濕疾病病因

外感暑濕病邪,內因脾胃虛弱、元氣不足。時值盛夏,濕氣盛行,人之脾胃運化呆滯,加之飲食不節,損傷中氣,則脾胃更見虛弱,暑濕病邪也易乘虛而入發病。

暑濕是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復感暑濕之邪而引起的以身熱不揚、微惡風寒、微汗、頭身困重、胸脘痞滿、納呆、苔膩、脈濡數等為主要症狀的外感病。暑濕感冒發生於夏季多雨季節。夏日氣候炎熱,陰雨霖霖,天暑下逼,地濕上蒸,致暑濕肆瘧。暑性大熱,毛竅開泄,加之貪涼飲冷,以致暑濕為風寒所遏而發本病。由於暑濕感冒的病因是夏季感冒夾濕冒寒,所以又稱為「寒伏暑」或是「夏日傷寒」。

本病初起,肺先受邪,病在仁焦肺衛,氣失調暢,外則邪困肌膚,內則邪阻肺絡。此外,夏暑氣候炎熱,患者多乘涼露宿,或飲冷過度,或者觸冒風雨,因而易為寒邪所侵,陽氣為陰寒所遏,故病初亦可見暑濕兼寒的表現。

暑濕的主要症狀

發生於夏季,面垢身熱汗出(每日午後熱度明顯增高,出汗後熱度仍然不減)但汗出不暢,身熱不揚,身重倦怠,頭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黃,胸悶欲嘔,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

本病多發生於夏令暑濕俱盛的季節,南方多見於5~10月。發病較急,初起以發熱較高、頭痛身重、口渴、脘痞等暑濕郁遏衛分肌表的證候為特點。傳人氣分較快,病變過程暑兼濕邪的證候特點突出。 本病應注意與暑溫相鑑別。雖然兩者均發生於暑盛夏月,但暑溫是由單純暑熱病邪所致,初起以壯熱、多汗、口渴、脈洪大等氣分陽明胃熱熾盛證候表現突出;暑濕是暑兼濕邪所致,初起身熱、頭痛身重、口渴、脘痞等衛分暑濕郁遏肌表的證候表現多見。

陳(六月)暑濕互擾陽明,又加瓜果傷脾,脾胃不和,腸鳴泄瀉,次數甚多,脘悶腹脹,口苦溺赤,脈右弦滑,治宜和中導滯

生米仁扁豆衣半夏曲白寇仁車前草制川朴煨木香左金丸(五分拌)赤苓焦六曲廣藿香新會皮木豬苓澤瀉或用胃苓湯原方亦可。

中醫治療暑濕感冒的方法

俗稱「熱傷風」,雨濕偏盛時多患。暑為陽邪,性炎熱,主開泄升散;濕為陰邪,性重濁黏滯。暑濕合邪侵襲機體,既傷肺衛之表,又困脾胃之里。症見身熱不揚,微惡風寒,汗少,頭重身困,脘痞納呆,噁心,或見口粘膩或口乾不欲飲,心煩,倦怠,小便短赤,大便泄瀉。苔薄黃膩,脈濡數等。

治宜清暑祛濕解表。以新加香薷飲為基本方,隨證加減。香薷6g,厚朴6g,白扁豆15g,金銀花12g,連翹10g,青蒿12g,鮮蘆根10g,藿香10g,半夏10g,陳皮10g,白蔻仁10g。日1劑,水煎服。若惡風寒甚(因貪涼飲冷而致),或伴有腹痛、泄瀉,可用藿香正氣散為基礎方化裁,主要藥物有藿香、白芷、紫蘇、茯苓、半夏曲、白朮、陳皮、厚朴、大腹皮等。

此外,夏暑感冒可用中藥預防。當令季節,可取藿香5g,佩蘭5g,薄荷2g,輕煎取汁代茶飲,日1劑,連用3~5天。同時,生活中應注意避免暴食生冷油膩的食物,飲食宜清淡為主,有條件的家庭可煲一些綠豆粥、蓮子百合粥、荷葉粥、紅棗粥等,這對防暑降溫有很好的功效。

不同的病症要使用不同的食療方法,這就是對症下藥。今天我們就來關注一下暑濕型感冒的健康食療方法。下面就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暑濕型感冒。

食療方

暑濕傷表,肺胃失暢,因而暑濕型感冒常見症狀為高熱或身熱不揚,汗出不解,心煩口渴,頭重如裹,肢節酸困疼重,胸脘脹悶,泛嘔欲吐,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1.香薷飲

[組成]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6克。

[製法]先將香薷、厚朴洗淨剪碎,白扁豆炒黃搗碎,一起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入,加蓋溫浸30分鐘。

[服法]代茶頻服。得汗後即減為日服兩次。

[編者按語]香薷發汗祛暑,配以厚朴寬中利氣,扁豆健脾化濕,三味同用,治暑月感冒、腹痛下痢,多有良效。

2.西瓜番茄汁

[組成]西瓜適量,番茄適量。

[製法]先將西瓜取瓤去子,用紗布絞取汁,番茄用沸水燙2~3分鐘、剝皮去子,也用紗布絞取汁,二汁等量和勻。

[服法]隨量飲服。

[編者按語]西瓜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有「天生白虎湯」之名,番茄亦能生津,營養豐富,兩味合用,為祛暑佳品。

3、青龍白虎湯

[組成]白蘿蔔250克,鮮青果30克。

[製法]先將白蘿蔔洗淨切片,鮮青果洗淨後,用刀在果上劃數條深痕,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0分鐘。

[服法]代茶頻飲。咽痛病人可俟藥汁涼時含漱。

[編者按語]白蘿蔔理氣消食,青果清熱解毒。兩藥合用,可以解暑熱交蘊之症,如咽痛、胸痞、多痰,服之更良。[1]

病因病機

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復感暑濕之邪而引起。暑濕的發生由感受暑兼濕邪而致病。夏令氣候炎熱,容易形成暑兼濕邪。若人體正氣不足,或因天氣炎熱而嗜食生冷,以致水濕內停,往往容易感受暑兼濕邪而病。本病所及部位、臟腑,主要是衛分肌表、肺、三焦、胃腸等;若暑濕化燥化火,耗氣傷津,也可深入心營,引起動風、動血。

臨床表現

多發生於夏令暑濕俱盛的季節,南方多見於5~10月。發病較急,初起以發熱較高、頭痛身重、口渴、脘痞等暑濕郁遏衛分肌表的證候為特點。傳入氣分較快,病變過程暑兼濕邪的證候特點突出。

辨證施治

證候:發熱較高,伴有頭痛,身重體倦,肢體酸痛,脘痞胸悶,吐瀉,口渴,心煩等。病機分析:暑兼濕邪從皮毛而入,郁遏衛分肌表,可見發熱較高,伴有頭痛,身重體倦,肢體酸痛,脘痞胸悶等。若暑兼濕邪從口鼻而入,困擾胃腸氣機,則見高熱,吐瀉,口渴,心煩等氣分胃腸症狀。若邪熱熾盛,可致暑濕瀰漫三焦,或困阻中焦,或壅滯肺絡,變化複雜。治則:清暑解熱,化氣利濕。主方:桂苓甘露散類。

暑濕的治療,以清暑利濕為主,佐以芳香化濕。臨證中要詳辨暑濕的部位,體質的虛實,暑濕之偏重,而選擇滌暑透邪、清肺解暑、清暑化濕、宣洩三焦等方法施治。當邪氣化燥化火,入營入血,出現閉竅動風,津氣欲脫等證候,與暑溫危重證候相同,可參照暑溫論治。

飲食調護

可多攝入一些清暑祛濕的水果蔬菜,例如西瓜、黃瓜、絲瓜等果蔬。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