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景頗族簡史

景頗族簡史》是2008年4月1日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頗族簡史》編寫組。

目錄

簡介

《景頗族簡史》: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二——《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本套叢書共計55本,於上世紀80年代陸續出版。該《叢書》記述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中國各少數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出版後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各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鑑於這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已積澱為各少數民族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鑑於多年來少數民族歷史研究取得了互系列新成果,為適應民族工作發展的需要,國家民委決定對《叢書》進行修訂、再版。

評價

景頗族是個跨境而居的民族,在我國的稱為景頗,在印度阿薩姆的自稱為新福(sinphos),在緬甸的稱之為克欽(kakhy-ens)。其地理分布大致在中印半島西北部,中緬邊境地帶的廣大山區,約東起東經98。40′(我國耿馬縣孟定公社則超過東經99。),西至東經96。,南自北緯23。,北及北緯27。25′,即東起高黎貢山、怒江,西至更的宛河及印度阿薩姆邊境,北起喜馬拉雅山麓的坎底、岔角江,南至臘戍、摩哥克山區一帶。南北直線距離約700公里,北部寬處東西直線距離約200————300公里,其中密支那以北,東起高黎貢山西麓與恩梅開江北段山上,北至貢山與西藏的察隅邊境,西越胡康河谷至印度阿薩姆邊緣,這大片地區約有7萬餘平方公里,是景頗族的主要聚居區。在這一地區內,人煙稀少,多高山峻岭,特別是密支那以北更是崇山深壑,森林密布,而東面的高黎貢山、怒江,北面的喜馬拉雅山以及西面的巴特開山等險峻宏偉的山川,如同巨箍似的構成了天然屏障,這種地理環境使景頗族在較長時期內處於閉塞狀態。[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