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景新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景星鎮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下轄鎮。地處龍江縣西南部,東與廣厚鄉隔河相望,南與杏山鄉相鄰,西與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阿爾本格勒鎮交界,北與山泉鎮接壤。總面積560.25平方千米。 1964年,改景星鎮。2019年,景星鎮下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2018年年末,景星鎮戶籍人口為61102人。

2018年,景星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1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7個。

2019年7月24日,景星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1]

歷史沿革

清末,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大賚廳於景星設置分防經歷,逐步發展為小城鎮。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劃歸龍江縣管轄,改分防經歷為警察事務所。1914年7月,將警察事務所改為景星鎮佐治局。翌年2月,將佐治局改為縣佐。1915年3月,置景星設治局;1929年4月,景星設治局升改三等縣,景星鎮成為景星縣城。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設縣城區,後改為第一區。1951年11月,劃為區屬景星鎮。1956年3月,撤銷景星縣,併入龍江縣,景星為龍江縣屬鎮。1958年9月,改稱景星鎮公社。1984年5月,復稱景星鎮。

景星鎮隸屬黑龍江省龍江縣管轄。位於縣境南部,是龍江縣南部區域中心和物資集散地。鎮政府駐地距縣城35公里。

地理情況

景星鎮地區處於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大興安嶺隆起區的東緣,與第二沉降帶松遼沉降區西緣相銜接地帶。東、南臨河,西、北依山,地勢平坦,西北較高,東南較低,坡度不大,最高點西北海拔高度173米,最低點東南海拔高度170米。景星鎮總面積560.25平方公里,無霜期年平均133天,最高年度降水量1100毫米,最低年度降水量152毫米,平均年降水量在350?400毫米之間。年平均日照271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1.4%,土壤最大凍結深度為2.51米,主導風向為西北風,頻率為14.3%,平均風速4.36米/秒,年平均蒸發量為1204 .1毫米。景星鎮土質為黑砂土。土壤承載力為15噸?20噸/平方米,地表土層一般在0.3-0.5米,土層下為砂石層,地表土保水能力較差,由此景星鎮春旱比較嚴重,春種比較困難,加之部分地區地下水位低,灌溉能力差,夏伏旱也比較嚴重。

全鎮共有8個行政村,74個自然屯,常住人口51636人(2017年) ,耕地面積7493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41公頃,2000年,大牲畜量1700頭,生豬、山綿羊和家禽飼養量分別為2600頭、3000隻、28000萬隻。糧食總產2248萬公斤,平均畝產200公斤,人均產糧1233公斤。全鎮農村人均純收入1088元,總體看景星鎮各村屯都能通車,但有的村屯道路狀況很差,尤其是勝利村河南有兩個自然屯

鎮中心郵政編碼161132。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2008年7月7日14時32分,在黑龍江省龍江縣景星鎮(北緯47.1度,東經123.0度)發生4.6級地震,震中地點位於景星鎮景山村窩卜屯和興隆川村

景星鎮的缸窯村在古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曾有古文物出土;景星始建於1906年;景星地處大興安嶺余脈,前有罕達罕河,東有雅魯河,鑲嵌其間,如二龍戲珠;北依大景山,西鄰內蒙,交通便利;有全國人大代表馬桂芹、有全國抗洪英雄魯華才、有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劉亞彬、有國家一級演員閻淑平、有全國著名軍旅作家劉茂忠......公伯峽水力發電站副總監 闞興中景星鎮高樓林立,商賈雲集,早已跨入全國500名鎮,市最具魅力鄉鎮。

大事件:

2017年6月30日遭受龍捲風自然災害

6月30日晚上6點三十分左右,突如其來的龍捲風伴隨暴雨夾雜着冰雹進入龍江縣境內,致使景星鎮受災。

初步統計,此次龍捲風給景星鎮農業造成了嚴重損失,農田受災面積達10萬多畝,房屋損毀289戶。[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