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景古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景古鎮景古村隸屬於康樂縣,相鄰秦家河村,安龍村,王家溝村,墳灣村,茂林成蔭,風景秀麗,水美,四季分明.[1]

歷史沿革

康樂縣景古鎮海拔2214M,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大鎮,東臨臨洮,西接甘南草原,南屏蓮花山。清澈的楊家河從西向向東流淌。就在這青山綠水的楊家和畔、角麻墩下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兩座古城池,西面的叫景古城,東面的叫水池城。

水池城

水池城,當地人叫舊城,比西面的經古城早得多。此城建在角麻墩下的台地上,三面臨水,大有水泊梁山之勢,有用兵古道從城下經過。唐代中期,這條古道從長安城沿渭河而上,經渭源縣的峽城過洮河至水池城,直通河州、青唐、甘州、西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集鎮,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面有黑水河,西面有楊家河,兩河在此匯合後面流去。城池內的田地里隨處可見昔日的殘轉碎瓦。據《甘肅古蹟錄》記載:"在縣(今甘肅省臨洮縣)西南九十里景古城附近。北魏為蕈川縣。隋為水池縣。"《隋書》記載:"木包罕郡領水池縣,北魏曰蕈川縣。唐廢。"《康樂縣地名錄》記載:"景古舊城系北固所見水池縣址,屬木包罕郡,唐廢。"此城修建與北魏,歷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諸代,並兩次更名,唐時廢。

《甘肅古蹟錄》記載,景古城"在縣(今甘肅省臨洮縣)西南100里"。《金史》載:"狄道縣有景古城。"《水經注》載:"藍川即今康樂城,和博城即今景古城。"景古城築建於金代,屬狄道縣所轄,比水池城晚建約500年。"康樂明時屬河州衛,設當川里、胭脂里、景古里"。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青海部族首領火落赤進犯。臨洮總兵鎮守景古城,數日未開。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四月,李自成部在河州西川被明軍戰敗,衝出突圍,出羊沙關,抵景古鎮,夜乘迷霧東渡洮河。

景古成建在角麻墩山下的平整地帶,呈長方形。東西約300米,南北約500多米,面積大小基本與水池相同。城牆高約20米,頂端約為6米,城內四角有上城牆的坡道。設有兩個城門,分東門(當地人叫上城門)、西門(當地人叫下城門)。城內有一條帶拐角的主街道,西端是城門。城外東、西、北三面有護城壕。東、西城壕東至水池城,西通楊家河,北面的城壕直通角麻墩。靠河岸的一面是高約30多米的石崖,崖沿距城牆有20多米,懸崖上開有取水小道。

景古城歷來是洮岷、狄道、河州交會處的商貿重鎮,是中藥材、畜產品和日用品的集散地。龐大的商隊常年來往於河州、洮州、隴西,有數條茶馬古道從這裡經過。著名的"永壽堂"藥鋪、"春生茂"藥店遠近聞名。當地盛產的黨生、大黃、麝香、紅花、鹿茸等就從這裡批發到相鄰的三州六縣。

今日的水池城、景古城城牆依舊。在兩座古城外,一個新興的城鎮--景古鎮日趨繁榮,成為康樂三大集鎮之一。與景古城相連的城牆地帶已成為康樂縣植物科學種植園區,採用新技術種植的當歸被列為隴貨精品,銷往國內外,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景古城也成了隴上有名的"當歸城"。[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