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的涼霧(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普陀山的涼霧》是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普陀山的涼霧
金秋十月,當一家三口從上海乘車到浙江舟山朱家尖碼頭時,我就被普陀山的雲霧之美震撼了。
在煙波浩渺的海峽對岸,普陀山似海上臥佛,若隱若現,飄逸靈動,仿佛蓬萊一樣的人間仙境,也像如夢如幻的海市蜃樓。白茫茫的霧在海浪上奔涌,掠過我們的輪渡船。周圍一片霧海,湛藍的海水蒸發霧,顯得氣昂昂的,我感覺涼颼颼,卻不寒冷,爽心開懷,任海風撩起頭髮,恍若八仙過海,騰雲駕霧,迅即抵達小島。
夜宿仙島,森林環抱賓館,空氣清新,吃過地道的海鮮,在月光下散一會兒步,便回房休息了。睡夢裡依稀聽見淅淅瀝瀝的落雨聲,第二天早起,雨過天晴,晨霧繚繞,風光旖旎。眺望紫竹林景區,南海觀音似漫步雲端,遨遊天際,而佛頂山一帶,浮雲涌動,霧氣氤氳,天地間格外靜謐、空靈和純淨。
儘管養精蓄銳,可一鼓作氣游完普濟禪寺、法雨禪寺後,我們還是疲憊不堪了。為了祈福,又強撐着身體前往慧濟禪寺,全程步行,以示誠意。因此,妻子換上新買的淺口布鞋,我持雨傘攜手相扶,女兒尾隨,拾級而上。每遇下山的遊客就問還有多遠,他們說快了,又增添信心。
山道崎嶇,沿途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霧似牛毛細雨,飄飄灑灑,辨不清是雨還是霧,又像輕紗蒙上山峰,撒向茶園,落在溪澗。我們的頭頂、眉梢和衣褲都霧濕了,結滿了晶瑩的水珠,與臉頰的汗珠相映成趣。路旁的護欄、枝葉、花草也沾滿霧珠,偶爾有微弱的陽光透過薄霧,這些珍珠就亮閃閃的,惹人注目。腳下光滑的青石板台階濕漉漉,稍不留神,便會摔倒。時值晌午,沒有多少風,有一點兒悶熱,要下雨了。
普陀山的雨說來就來,我們氣喘吁吁剛登上慧濟禪寺,一陣瓢潑大雨洶湧而至,寺院天井內的積水猛漲,嘩啦啦直流,遊客們趕緊躲進亭台樓閣。然而,暴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雨後又是雲濤霧靄,瀰漫高崗林屏和清幽絕壁。走出山門不遠,俯瞰霧中群島,猶如仙女,風韻別具,千帆競發,出沒風波里,詩情畫意無限。
下山後,經過海邊,又突發一場疾風驟雨。我們披上透明的塑料雨衣,仍淋成落湯雞。風捲殘雲,飛沙走石,晴雨傘根本不管用。不過,風停雨歇,在海邊看霧,天水相接,奇觀迭現,驚喜連連。霧使山海迷濛,也讓曲徑通幽的道路神秘莫測。我們就是沿着林蔭古道返回住處的,穿行於參天大樹掩隱的霧道里,我似乎聽聞遠古的聲音,包括普渡眾生、救苦救難和觀音道場的古老傳說。那是多麼神奇而慈悲的故事,發生在此海天佛國的鐘靈毓秀之地,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邊走邊想,歷史的迷霧瞬間撥開了。
這真是有靈性的霧啊!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