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秘境(陳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普蘭秘境》是中國當代作家陳瑤的散文。
作品欣賞
普蘭秘境
佛教《大藏經·俱舍論》記載:印度往北翻越九座大山,有一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這座大雪山就是神山岡仁波齊,四大江水之源指的是聖湖之母瑪旁雍措。古代藏族人認為,瑪旁雍措是廣財龍神居住的地方,東為馬泉河,南為孔雀河,西為象泉河,北為獅泉河。
在孔雀河谷、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之間有一片谷地綠洲,它就是阿里地區的普蘭縣城。普蘭縣雖與尼泊爾和印度接壤,但是相隔十萬大山,並無公路相通。千百年來,尼泊爾和印度的香客商賈翻越喜馬拉雅山脈,走的都是險峻的山口,肩扛背負,人力為之。眾多的古商道似孔雀開屏,伸向大山深處。
孔雀河將普蘭縣城一劈兩半,分為舊城和新城。西北達拉喀山上裸露的岩石和斷層,仿佛歲月老人的褶皺,遠處隱約可見的殘垣斷壁是古象雄國遺落的王宮遺址嗎?舉目四望,雪山爭鳴,喜馬拉雅山脈綿亘不絕的峰頂像一條白色的練帛纏繞在普蘭的頭頂,所以普蘭乃名副其實的「雪山圍繞之地」。
從拉薩縱橫馳騁1400多公里,朝覲無數宗教聖地,夜宿偏寂無人的小鎮,一直在海拔4500米以上行走,歷經停電、高原缺氧、食物不適,這片海拔3600米的普蘭谷地,正是難得的休憩之地。
這片綠洲不愧是豐澤之地,清冽的泉水從我們入住的普蘭賓館門前流過,一家藏族同胞在溪水邊宰羊沖洗,似乎要迎接一個盛大的節日。幼兒園的孩子們剛剛放學,像一群衝出牢籠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奔向他們的父母。
一夜休息,第二天一早便奔向吉烏寺。
《楞嚴經》說:「世為遷流,界為方位。」形形色色的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個時空交匯的產物,我們處在此生此世,而不是彼生彼世,都是機緣巧合的結果。
從時間上說,吉烏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藏傳佛教前弘期的蓮花生時代,據說當年蓮花生大師一路除魔降妖而來,曾在山上逗留七日,至今山體的西南面還有蓮花生大師修行的山洞,因而這座淡紅色的小山被稱為「桑朵白日」,漢語意為「銅色山」。這正是傳說中蓮花生大師所居淨土的名字。
然而,現在成規模的吉烏寺卻是由山南地區扎囊縣頂布欽寺的喇嘛「頓珠圖美」興建的,頂布欽寺是一座噶舉派寺廟,確切地說,是噶舉派的一個分支——「淖浦噶舉」的寺廟。吉烏寺的歷任活佛,都是由頂布欽寺委派。頂布欽寺建於公元1567年,所以吉烏寺的建設不會早於1567年。
或許由於噶舉派的分支過於龐雜,差別也沒有字面上理解的那麼大,這座由」頓珠圖美」創立的噶舉派寺廟後來信奉的卻是「竹巴噶舉」——「竹巴噶舉」也是不丹人信奉的主要宗教。
作者簡介
陳瑤,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