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晚熟柑橘保果防落防枯水綜合技術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晚熟柑橘保果防落防枯水綜合技術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中國是柑橘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長期以來,我國早中熟柑橘占95%以上,品種結構失衡,晚熟品種規模很小,季節性生產與全年均衡消費矛盾突出。

目錄

一、技術名稱

晚熟柑橘保果防落防枯水綜合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發展晚熟鮮食柑橘[1],拉長上市期,實現均衡供應、維護生產穩定、抵禦進口衝擊,是推動產業持續發展,有效化解賣難,實現山區增綠、精準扶貧和生態環保的重要措施。

2007年在農業農村部柑橘種苗補貼項目支持下,重慶市大規模發展晚熟柑橘,隨着基地逐步投產,出現了越冬果實落果和枯水導致低產低效的嚴重問題。全市晚熟柑橘冬季落果率平均達30-50%,春季枯水率平均達30%以上。如2008年,重慶恆河果業奉節鐵佛果園晚熟臍橙冬季落果90%以上;2009年美國博富文柑橘公司晚熟夏橙冬季落果率90%以上,基本絕收;2011年突遇低溫寒害,長壽現代農業園區多個W▪默科特晚熟雜柑果園冬季落果率高達75%以上,未脫落的果實出現粒化型枯水率達65%,難以食用;同期發展晚熟柑橘的江津、墊江、忠縣、開州、萬州等地也同時出現類似現象。儘管採取了激素保果、開溝排水除澇、熏煙覆膜防霜凍、春季灌溉等傳統技術措施,仍不能全面解決柑橘冬季落果枯水嚴重的問題,導致大面積果園低產低效,給企業和果農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晚熟柑橘保果防落防枯水綜合技術,採用營養診斷技術手段,進行樹體營養的控豐補缺,並結合相關的農耕農藝措施,實現晚熟柑橘保果防落防枯水,提高柑橘產量和品質,推動晚熟柑橘穩步健康發展。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營養診斷指導補鉀補鋅

需通過測土、測葉營養診斷分析樹體營養豐缺狀況,通過葉片噴施微量元素[2]和土壤施肥結合,控制過剩營養、補充缺乏元素,實現樹體營養均衡供應。對於缺鉀、缺鋅的果園,特別是樹體葉鈣含量高導致的拮抗型缺鉀,在冬季來臨之前,葉片噴施2次0.2%硫酸鉀+0.2%硫酸鋅,增加樹體鉀、鋅含量,保果防枯水。

2、果園覆膜防霜保果

冬季寒潮來臨之前,採用樹體覆蓋薄膜,防止寒流及霜雪對果實、葉片、樹體的直接侵蝕;採用主幹覆草來增加樹幹抵禦低溫能力。

3、應急熏煙防霜

未覆膜的果園密切觀察天氣狀況,在極端低溫來臨時的傍晚,通過燃燒穀殼、雜草、秸稈等進行熏煙,增加地表空氣微粒數量,擾亂土壤能量輻射方式,減少土表熱量快速流失,防止霜凍的發生。熏煙場地宜選擇在冷空氣易聚集的低洼地段,平均每畝1~2堆,要控制熏煙時間,通常白天不需要熏煙,減輕煙霾污染。

4、開溝排水除澇防落

疏通果園溝、渠、凼,排水溝主要為土溝,深度80厘米,確保果園積水順利排除,控制秋冬季連陰雨發生果樹根系漲水導致的落果。

5、采前灌溉

春旱發生頻繁的重慶、四川、湖北等地,在果實採收前應進行灌溉,適度增加樹體水分吸收,提高果實含水,減輕枯水發生。一般10~15天灌水一次,直至果實採收結束。灌溉採用穴灌非充分灌溉或滴管,穴灌主要在果樹樹冠滴水線附近開挖1~2個30~50立升的灌水穴,每次灌水約50千克/株即可,發生降雨,應順延。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該技術「晚熟柑橘保果防落防枯水綜合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已獲授權發明專利保護(ZL201310278538.4)。自2013年以來,在重慶市榮昌、潼南、永川、江津、渝北、巴南、梁平、巫溪、長壽、涪陵、墊江、豐都、萬州開州、豐都、忠縣、雲陽、巫山等晚熟柑橘主產區縣,建設「晚熟柑橘防落果防枯水技術」示範園54個,示範面積23.4萬畝。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被農業農村部定為全國農業主推技術,在長江上中游和桂北柑橘優勢帶大規模推廣應用,推動了我國晚熟柑橘產業的高速發展。

核心技術形成的主要成果「晚熟柑橘落果枯水的形成機制及綜合防控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成果獲2017年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晚熟柑橘保果防落防枯水綜合技術集成與應用」獲2016-2018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三、適宜區域

全國晚熟柑橘種植區域。

四、注意事項

1、果園葉片採樣單元為100畝,土壤營養檢測不能準確反映柑橘樹體營養水平,應根據葉片檢測結果判斷樹體營養豐缺狀況,結合果園管理、結果狀況、土壤數據、砧木、樹勢等進行綜合分析。

2、微量元素缺素矯治應以葉面噴施為主,其吸收快,見效好。

3、長江三峽庫區大水體迎水面果園、廣西南部等沒有霜凍危害的區域,可以不用覆膜防霜和熏煙防凍措施,減少晚熟柑橘的管護成本。

4、常年極端低溫低於-2℃的四川西北部、廣西桂北地區和長江上中游遠離大水體保護的高海拔和冷空氣易於集聚的低洼地,易發生柑橘和果實凍傷,本技術不能保證免遭極端低溫的霜凍危害,應結合樹冠覆膜防霜技術綜合防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