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晏河鄉,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地處光山縣南部,東隔塔沙河潑陂河鎮相望,南與新縣吳陳河鎮相連,西與南向店鄉接壤,北與文殊鄉毗鄰。[1]

區域面積141.9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61645人。

明清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分屬下灣、清流、白居里等。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六區。1949年6月,屬潑陂河、文殊兩管理區。1958年8月,置晏河公社。1983年2月,改鄉。

截至2020年6月,晏河鄉下轄2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

2018年,晏河鄉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中文名: 晏河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

地理位置:光山縣南部

面 積: 141.93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潑吳路180號

電話區號: 0376

郵政區碼: 46543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九架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徐畈舊址群

車牌代碼: 豫S

人 口: 61645人(2018年戶籍人口)

目錄

歷史沿革

明清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分屬下灣、清流、白居里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六區。

1949年6月,屬潑陂河、文殊兩管理區。

1951年8月,置晏河區。

1958年8月,置晏河公社。

1983年2月,改鄉。

1985年3月,晏河鄉劃出部分行政村成立河棚管理區。

1986年7月,河棚管理區改為鄉。

2005年11月,河棚鄉合併到晏河鄉。

2008年5月,胡樓、楊帆、李灣、敖窪歸由淨居寺名勝管理區管理。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晏河鄉轄晏河、河棚2個居民委員會,晏河、韓畈、尤西沖、管圍孜、程山、付店、河川、秦窪、萬灣、劉畈、詹堂、潘畈、徐灣、熊畈、河棚、帥窪、楊坳、許窪、李畈、李灣、敖窪、胡樓、楊帆2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個居民小組、46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晏河鄉下轄2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晏河居民委員會潑吳路180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晏河鄉地處光山縣南部,東隔塔沙河與潑陂河鎮相望,南與新縣吳陳河鎮相連,西與南向店鄉接壤,北與文殊鄉毗鄰。區域面積141.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晏河鄉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屬淺山丘陵區,為崗川相間、嶺間平畈、形態多樣的丘陵地帶。境內最高峰大坡嶺位於楊坳村,海拔207.1米;最低點位於河川村,海拔106.7米。

氣候

晏河鄉地處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

水文

晏河鄉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有晏家河、塔沙河、洪石河、楊堂河,其中晏家河是境內最大河流,從南至北流經境內程山、尤西沖、韓畈村,總長10千米,流域面積60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晏河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鑰、銀、珍珠岩等。

人口

2011年末,晏河鄉轄區總人口5638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67人,城鎮化率5.8%。另有流動人口22465人。總人口中,男性29882人,占52.9%;女性26500人,占47.1%;14歲以下14828人,占26.3%;15~64歲38509人,占68.3%;65歲以上3045人,占5.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6371人,占99.99%;有苗、布依、滿、蒙古、藏5個少數民族,共11人,占0.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9‰,人口死亡率7.9‰,人口自然增長率在5.0‰。

2017年,晏河鄉總人口51446人。

截至2018年末,晏河鄉戶籍人口6164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晏河鄉財政總收入402.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7.3萬元;轄區內淨居寺名勝管理區財政總收入174.1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60元。

2018年,晏河鄉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農業

晏河鄉有農業耕地面積4.8萬畝,人均0.9畝;林地面積11.1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1.8%,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6.9%;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3萬噸,人均580.8千克,其中水稻3萬噸、小麥0.3噸、紅薯0.2噸。經濟作物有茶葉、棉花、大豆等。種植面積分別為茶葉3.7萬畝、棉花2475畝。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為主,畜牧業總產值6621.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30%。

視頻

光山縣晏河鄉

參考文獻